汉官仪
【拼音】:hàn guān
【结构】:汉(左右结构)官(上下结构)仪(左右结构)
【繁体】:漢官儀
词语解释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典礼制度。亦泛指华夏的礼仪制度。汉官仪[hànguānyí]⒈见“汉官威仪”。
引证解释⒈见“汉官威仪”。
网络解释汉官仪基本信息
网友释义基本信息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是两汉典章制度汇集。今本两卷。汉应劭撰。成书于东汉末年。因当时战乱不已,旧章湮没,劭便缀集旧闻成是书,并作为朝廷典章制度之参考。内容大体包括:汉官源流、职掌、爵秩、官佚;郊祀、封禅、上陵、籍田礼仪以及舆服、玺绶、刑制、军事等。原书篇目已不可考。应劭《汉官仪》撰集于《续汉志》之前,对于保存汉代官制及其它礼仪制度是有贡献的。也是研究汉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汉官仪》一书,宋后大部亡佚,今传为后人辑本《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经籍志》均记为十卷,《宋书·经籍志》记为三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有一卷、李埴增补一卷。重校《说郛》(卷第五十九)存一卷十六条,或为陈氏所...
汉语大词典见“汉官威仪”。《汉语大词典》:汉官威仪(汉官威仪) 拼音:hànguānwēiyí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典礼制度。亦泛指华夏的礼仪制度。《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唐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诗:“愿同东观士,长睹汉官仪。”明何景明《送张国宾进万寿表还》:“凤管暂停秦女曲,龙旂遥睹汉官仪。”邓溥《自题印雅》诗:“远规秦制度,重见汉官仪。”
其他释义1.见'汉官威仪'。
1.(墨绶铜章)就是用黑色组授击铜的印章,汉制,邑宰墨授铜章,典出《汉官仪》。
2.他经泸州回滇时,他的表弟韩明可(炅庵)到江边送别,他在《舟中留别灵庵苍崖》诗中就有闾左又兴秦戍役,殿前曾识汉官仪。
3.闾左又兴秦戍役,殿前曾识汉官仪。(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187747/造句)
4.闾左又兴秦戍役,殿前曾识汉官仪。【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187747/造句网】
读音:hàn
[hàn]
(1)(名)朝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刘邦所建。参看〔西汉〕、〔东汉〕。
(2)(名)后汉。
(3)(名)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所建的政权(1360—1363)。
(4)(名)汉族:~人|~语。
(5)(名)男子:老~|好~|英雄~|彪形大~。
(6)(名)指银河:银~。
读音:guān
[guān]
(1)(名)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在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
(2)(形)旧时称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办|~费。
(3)(形)公共的;公用的:~大道|~厕所。
(4)(Guān)姓。
(5)(名)器官:五~|感~。
读音:yí
[]
(1)(名)人的外表:~表|~容|威~。
(2)(名)礼节;仪式:司~|行礼如~。
(3)(名)礼物:贺~|谢~。
(4)(动)〈书〉倾心;向往:心~已久。
(5)(Yí)姓。
(6)(名)仪器:~表|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