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议
【拼音】:fā yì
【注音】:ㄈㄚ一ˋ
【结构】:发(独体结构)议(左右结构)
【繁体】:發議
词语解释1.产生议论。2.提出建议。3.交付讨论。发议[fāyì]⒈产生议论。⒉提出建议。⒊交付讨论。
基础解释产生议论。提出建议。3.交付讨论。
引证解释⒈产生议论。引《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不食周粟而食周薇,古犹发议,在今寧得息谈邪?”⒉提出建议。引黄鸿寿《开设资政院》:“院中内容,笑柄不一……议事日表第一第二项归併於第六项之特任股员,係劳乃宣登臺发议,多数议员不俟议长宣告表决,即起立赞成。”⒊交付讨论。
网络解释发议【词语】:发议
综合释义产生议论。《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不食周粟而食周薇,古犹发议,在今寧得息谈邪?”提出建议。黄鸿寿《开设资政院》:“院中内容,笑柄不一……议事日表第一第二项归併於第六项之特任股员,係劳乃宣登臺发议,多数议员不俟议长宣告表决,即起立赞成。”
网友释义【词语】:发议【注音】:fāyì【释义】:1.产生议论。2.提出建议。3.交付讨论。
汉语大词典(1).产生议论。《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不食周粟而食周薇,古犹发议,在今宁得息谈邪?”(2).提出建议。黄鸿寿《开设资政院》:“院中内容,笑柄不一……议事日表第一第二项归并于第六项之特任股员,系劳乃宣登台发议,多数议员不俟议长宣告表决,即起立赞成。”(3).交付讨论。
1.有的同志谈到,“到基层看好典型多,解剖问题多,只观花,不挑刺;有时候为下去而下去,对基层情况一知半解就发议论、作评语,主观主义的痕迹明显”。
2.他的讨厌之处是对什么科学知识都大发议论,其实都是一知半解。
3.中土之人,未出山时,淡淡漠漠,以于仕进;及其仕也,又泄泄杳杳,以保功名,天下事皆坏于此辈。又或好发议论,已所不能为之事,则阻挠其成,护已之短。
4.宋代以后,有不少诗话家不主张诗中发议论,认为诗以不犯本位为高,议论便落言筌,不是诗的本色。
5.雄辩高谈:雄:强有力的;高:大而广。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
6.高谈雄辩: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
7.在写法上,好发议论,善于使事用典,具有“以鉴赏为诗”的特点。七古最能代表作者的艺术水平。
8.写文章或讲话要开门见山,点明主题,不要博士买驴,不着边际地空发议论。
9.如康有为奏请成立制度局,外界本猜疑紧张,可维新派中少年得意者却偏偏要大发议论,说某官可裁,某官宜去,已奏请皇上饬办,即日便有圣旨下达云云。
10.他就是有个缺点,好发议论,常常信口雌黄。
读音:fā,fà
[fā]
[ fā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fà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读音:yì
[yì]
(1)(名)意见;言论:提~|建~|异~。
(2)(动)商议;讨论:~价|~决|~事|~席|~院|~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