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
【拼音】:wèi gōng zǐ
【注音】:ㄨㄟˋㄍㄨㄥㄗˇ
【结构】:魏(左右结构)公(上下结构)子(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1.指信陵君。2.指魏文帝曹丕。魏公子[wèigōngzǐ]⒈指信陵君。⒉指魏文帝曹丕。
基础解释指信陵君。指魏文帝曹丕。
引证解释⒈指信陵君。引唐高适《题李别驾壁》诗:“礼乐遥传鲁伯禽,宾客争过魏公子。”唐曹邺《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诗:“况我魏公子,相顾不相疑。”⒉指魏文帝曹丕。引唐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诗:“遥思魏公子,復忆李将军。”赵殿成笺注:“魏公子,谓魏文帝。曹子建《公讌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李善註:‘公子谓文帝,时武帝在,为五官中郎也。’”
网络解释魏公子魏公子即信陵君,与齐之孟尝、赵之平原、楚之春申合称“战国四公子”。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其作专传,名为《魏公子列传》。
综合释义指信陵君。唐高适《题李别驾壁》诗:“礼乐遥传鲁伯禽,宾客争过魏公子。”唐曹邺《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诗:“况我魏公子,相顾不相疑。”指魏文帝曹丕。唐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诗:“遥思魏公子,復忆李将军。”赵殿成笺注:“魏公子,谓魏文帝。曹子建《公讌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李善註:‘公子谓文帝,时武帝在,为五官中郎也。’”
汉语大词典(1).指信陵君。唐高适《题李别驾壁》诗:“礼乐遥传鲁伯禽,宾客争过魏公子。”唐曹邺《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诗:“况我魏公子,相顾不相疑。”(2).指魏文帝曹丕。唐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诗:“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赵殿成笺注:“魏公子,谓魏文帝。曹子建《公宴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李善注:‘公子谓文帝,时武帝在,为五官中郎也。’”
读音:wèi
[wèi]
(1)(名)周朝国名、在今河南北部陕西东部;山西西部和河北南部等地。
(2)(名)三国之一。
(3)(名)北魏。
(4)姓。
读音:gōng
[gōng]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