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缺
【拼音】:duàn quē
【注音】:ㄉㄨㄢˋㄑㄩㄝ
【结构】:断(左右结构)缺(左右结构)
【简体】:断缺
【繁体】:斷缺
词语解释1.亦作'断阙'。2.残缺。断缺[duànquē]⒈亦作“断阙”。⒉残缺。
基础解释残缺。
引证解释⒈亦作“断闕”。残缺。引明文徵明《跋宋高宗<石经>残本》:“右小字《石经》残本百叶,约万有五千言,前后断缺,无书人名氏。”《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引陆文裕《藏书目序》:“间有残本不售者,往往廉取之,故余之书多断闕。”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碑额断缺,无从辨其姓氏。”
网络解释断缺断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uànquē,是指残缺。
综合释义亦作“断闕”。残缺。明文徵明《跋宋高宗<石经>残本》:“右小字《石经》残本百叶,约万有五千言,前后断缺,无书人名氏。”《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引陆文裕《藏书目序》:“间有残本不售者,往往廉取之,故余之书多断闕。”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碑额断缺,无从辨其姓氏。”
网友释义跆拳道协会成立于2011年9月,本协会为充实大学生课余生活,崇尚跆拳道武道精神,发扬爱国主义为目标的热爱跆拳道的学生组成的学生社团。隶属于院团委,由学生社团联合会直接管理。经过一年的风雨历程,在2012年上半年评为学院优秀社团之称。
汉语大词典亦作“断阙”。残缺。明文徵明《跋宋高宗〈石经〉残本》:“右小字《石经》残本百叶,约万有五千言,前后断缺,无书人名氏。”《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引陆文裕《藏书目序》:“间有残本不售者,往往廉取之,故余之书多断阙。”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碑额断缺,无从辨其姓氏。”
1.在这场中南亚的战略大博弈中,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也彼此恩怨不断,缺少互信。
2.办事之余,山光水色,自然之灵也帮助他们缝合了恋情史上因种种原因而先天断缺的某些环节。
3.尽管诊断缺乏病理学证据的支持,但术语骨坏死己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使用。
4.但因为无法独立判断,缺乏内省力,只能毫无伸缩性地追随世俗准则与角色扮演。
5.尽管诊断缺乏病理学证据的支持,但术语骨坏死己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使用。(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6.在这场中南亚的战略大博弈中,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也彼此恩怨不断,缺少互信。【https://www。chazidian。com/zj-131606/造句网】
读音:duàn
[duàn]
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割~。绳子~了。
2.断绝;隔绝:~水。~电。~奶。~了关系。音讯~了。
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过。
4.拦截:把对方的球~了下来。
5.戒除(烟酒):~烟。~酒。
6.姓。
7.判断;决定:~语。诊~。独~专行。这个案子~得公道。
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无此理。~不能信。
读音:quē
[quē]
(1)(动)缺乏;短少:~人|~肥|~水。
(2)(动)残破;残缺:这本书~了两页。
(3)(动)该到而未到:~勤|~席。
(4)(动)旧时指官职的空额;也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