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蹒跚
【拼音】:bù lǚ pán shān
【繁体】:步履蹣跚
词语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⒈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成语解释步履蹒跚
基础解释步履:行走。蹒跚:腿脚不灵活,行走时缓慢、摇晃的样子。指行走时十分困难。
综合释义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网友释义“步履蹒跚”这条成语,常为人们写文章时所引用,以形容腿脚不方便,行路艰难。它的产生年代虽是宋朝,而雏形“磐散行汲”一语,早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已有了。
典故平原君家临街的楼房很高,在楼上可以俯瞰附近居民的房屋,平原君的美人--待妾,就住在楼上。有一天,众美人在楼上闲望,看到一个瘸腿的人到井台打水。美人们见到他行路缓慢,东摇西晃的样子,忍不住哄笑起来,有的还学仿他走路的姿态来取乐。这个瘸腿的人,受到这番侮弄很是恼怒。第二天清早,这个人就来登门拜访平原君,要求说:“我听说你喜欢接纳贤士,而贤士所以会不远千里来投奔你,是因为你能看重贤士,轻贱美女的缘故。我不幸有了腰弯曲,背隆高的病,你的房里人在高处看到了,肆意笑弄我,这是不合礼的。我要得到笑我的人的头!”平原君假笑着答应说:“好啦。”等那个人走了后,平原君冷笑了一声,对左右的人说:“瞧那个小子,倒想以一笑的原故让我杀美人,不也太过份了吗!”到底没有杀。过了一年多,往在平原君家里的宾客,一个接着一个的走了有一多半。平原君很奇怪,对留下未走的门客说:“我对待各位,可以说是诚心诚意的,没有敢失过礼,为什么走了那么多的人呢?”有一个门客上前直率地说:“就因为你不杀那笑瘸腿的人,这说明你喜欢女色而看不起士人,所以宾客就走了”。平原群听了大为后悔,立刻叫人杀了那些嘲笑过瘸腿士人的美人,拿着头亲自到瘸腿人的家去谢罪。不久,离开平原君家的宾客,才又一个接着一个的回来了。宋代无名氏在《释常谈》一书中,转述这个故事时,把《史记》原文“磐散行汲”说成是“步履蹒跚”。据近人杨天戈在《汉语成语溯源》中解释:磐散即蹒跚,行汲是步行提水。可见“步履蹒跚”一语,是“磐散行汲”一语的衍化,它的源头远在两千多年前呢。
出处宋·龚熙正《释常谈·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1.关爱,有时是一双搀扶的手。遇到步履蹒跚的残疾人,我们可以伸出我们爱的双手来扶着他过马路,这对于我们不过是很小的事,可是却能给残疾人带来很大的方便。
2.陈玉涛戴着小帽,身着蓝色中山装,步履蹒跚,但面部炯炯有神,倒八字眉毛及干瘦的脸型,显出不老风骨。
3.莫凡注目看去,这是一个驼背老道,两壁斑白,脸色蜡黄,皱纹堆积,双目中也是浑浑浊浊,他身着一身灰旧道袍,步履蹒跚,怎么看都像是一个病秧秧的迟暮老人。
4.朱由检步履蹒跚,身边只跟着一个叫王承恩的老奴,缓缓登上了万寿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久久徘徊不语,半晌,才传出一句无奈的叹息。
5.可他依旧顽强的背着那块装有石头及衣物的大包袱,步履蹒跚的走在一片一望无边的大草原里,艰难行进。
6.在苔原上行走极具挑战性,奥布斯特小心翼翼地挪动每一步,随身携带的摄影机,电池,备用胶卷,三角架,猎枪,食物让他步履蹒跚。
7.与唐诗宋词发展的背景不同,元曲这种艺术不是在统治者称赏或执掌话语权的贵胄们赞誉的情况下走向繁荣的,相反是在受到种种限制的境遇下步履蹒跚地步入其成年。
8.由于事业单位的编制死板,人员还希望套用相应的政府官员级别,这就使得机构岗位难以及时调整,事业单位的国有体制又缺乏融资渠道,这就使得在市场机会面前步履蹒跚,缺乏竞争力。
9.满手老茧皱纹满面,胡须苍苍鬓发如霜。肩背微佝步履蹒跚,爱你不遗爱我倾囊。父爱如山情真如海,愿你健康我心真诚。爸,生日快乐,只愿您健康长随!
10.初期的改革在国有部门步履蹒跚,非国有经济却获得快速发展的历史机会,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并导致结构性变化,初步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两种经济并存,计划内与计划外双轨运行的格局。
读音:bù
[bù]
(1)(名)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正~|跑~|寸~难移|走了一~棋。
(2)(名)阶段:事情一~比一~顺利。
(3)(名)地步;境地:不幸落到这一~。
(4)(量)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5)(动)用脚走:~入会场|亦~亦趋。
(6)(动)〈书〉踩;踏:~人后尘。
(7)(动)〈方〉用脚步等量地:~一~这块地够不够三亩。
(8)姓。
读音:lǚ
[lǚ]
(1)(名)鞋:衣~|革~|削足适~。
(2)(动)踩;走:~险如夷|如~薄冰。
(3)(名)脚步:步~。
(4)(动)履行:~约。
读音:pán
[pán]
〔蹒跚〕(…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也作盘跚。
读音:shān
[shān]
(形)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