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己露才
【拼音】:yáng jǐ lù cái
【注音】:一ㄤˊㄐ一ˇㄌㄨˋㄘㄞˊ
【词性】:成语。
【简体】:扬己露才
【繁体】:揚己露才
词语解释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⒈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综合释义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徇饰非于明世,强媒蘖于礼经,虽欲~,不觉言之伤理。◎《隋书·刘子翊传》扬己露才[yángjǐlùcái]故意表现自己以炫耀才能。隋书.卷七十一.诚节传.刘子翊传:「徇饰非于明世,强媒糱于礼经,虽欲扬己露才,不觉言之伤理。」亦作「露才扬己」、「衒材扬己」。扬己露才[yángjǐlùcái]故意表现自己以炫耀才能。《隋书.卷七一.诚节传.刘子翊传》:「徇饰非于明世,强媒糱于礼经,虽欲扬己露才,不觉言之伤理。」也作「露才扬己」、「衒材扬己」。
网友释义扬己露才,拼音yángjǐlùcái,出自《离骚序》。
国语辞典故意表现自己以炫耀才能。《隋书.卷七一.诚节传.刘子翊传》:「徇饰非于明世,强媒糱于礼经,虽欲扬己露才,不觉言之伤理。」也作「露才扬己」、「衒材扬己」。扬己露才[yángjǐlùcái]⒈故意表现自己以炫耀才能。也作「露才扬己」、「衒材扬己」。引《隋书·卷七一·诚节传·刘子翊传》:「徇饰非于明世,强媒糱于礼经,虽欲扬己露才,不觉言之伤理。」成语解释扬己露才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故意表现自己以炫耀才能。隋书.卷七十一.诚节传.刘子翊传:「徇饰非于明世,强媒糱于礼经,虽欲扬己露才,不觉言之伤理。」亦作「露才扬己」、「衒材扬己」。
出处汉·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1.徇饰非于明世,强媒蘖于礼经,虽欲扬己露才,不觉言之伤理。◎《隋书·刘子翊传》
读音:yáng
[yáng]
(1)(动)高举;往上升:飘~|~帆。
(2)(动)往上撒:~场。
(3)(形)传播出去:赞~|~言。
(4)(形)指容貌好看:其貌不~。
(5)(名)指江苏扬州。
(6)(名)姓。
读音:jǐ
[jǐ]
(1)(代)自己:舍~为人|坚持~见。
(2)(名)天干的第六位。参见〔干支〕。
读音:lòu,lù
[lù]
[ lù ]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zhāo )露。甘露。
2. 在室外,无遮盖:露天。露宿。露营。
3.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露酒。枇杷露。
4. 滋润:覆露万民。
5. 表现,显现:露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露骨。袒露。吐露。揭露。暴露。
[ lòu ]1.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读音:cái
[cái]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