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试
【拼音】:zhǔ shì
【注音】:ㄓㄨˇㄕˋ
【结构】:主(独体结构)试(左右结构)
【简体】:主试
【繁体】:主試
词语解释1.主持考试。2.指主考官。主试[zhǔshì]⒈主持考试。⒉指主考官。
基础解释主持考试。指主考官。
引证解释⒈主持考试。引唐陆龟蒙《秋赋有期因寄袭美》诗题注:“时将主试贡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太和初,李相回任京兆府参军,主试。”明董其昌《学科考略》:“隋唐贡士,皆考功主试……国朝乡试,巡按御史聘外省教官会试,礼部请翰林官主试。”⒉指主考官。引明陆深《科场条贯》:“士之就试者一百三十三人,中式者七十二人,主试则御史中丞刘基。”章炳麟《天讨》:“彼光绪皇帝者,不过一贩卖举人之主试;而康有为者,为其居间过付而已。”
网络解释主试主试解释是主持考试,出自《秋赋有期因寄袭美》
综合释义主持考试。唐陆龟蒙《秋赋有期因寄袭美》诗题注:“时将主试贡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太和初,李相回任京兆府参军,主试。”明董其昌《学科考略》:“隋唐贡士,皆考功主试……国朝乡试,巡按御史聘外省教官会试,礼部请翰林官主试。”指主考官。明陆深《科场条贯》:“士之就试者一百三十三人,中式者七十二人,主试则御史中丞刘基。”章炳麟《天讨》:“彼光绪皇帝者,不过一贩卖举人之主试;而康有为者,为其居间过付而已。”主持考试。明.陆深〈科场条贯〉:「士之就试者一百三十三人,中试者七十二人,主试则御史中丞刘基。」
汉语大词典(1).主持考试。唐陆龟蒙《秋赋有期因寄袭美》诗题注:“时将主试贡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太和初,李相回任京兆府参军,主试。”明董其昌《学科考略》:“隋唐贡士,皆考功主试……国朝乡试,巡按御史聘外省教官会试,礼部请翰林官主试。”(2).指主考官。明陆深《科场条贯》:“士之就试者一百三十三人,中式者七十二人,主试则御史中丞刘基。”章炳麟《天讨》:“彼光绪皇帝者,不过一贩卖举人之主试;而康有为者,为其居间过付而已。”
国语辞典主持考试。主试[zhǔshì]⒈主持考试。引明·陆深〈科场条贯〉:「士之就试者一百三十三人,中试者七十二人,主试则御史中丞刘基。」《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布政司书办跪请七曲文昌开化梓潼帝君进场来主试,请魁星老爷进场来放光。」⒉主持考试的主考官。
辞典修订版主持考试。明.陆深〈科场条贯〉:「士之就试者一百三十三人,中试者七十二人,主试则御史中丞刘基。」《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布政司书办跪请七曲文昌开化梓潼帝君进场来主试,请魁星老爷进场来放光。」主持考试的主考官。
1.其实,只有一个人真的误按下了交替健,但是四分之一的清白无辜的参与者在主试者的大声恐吓之下承认了他们根本没干过的事。实在匪夷所思。
2.例如,汽车经销商通常会让潜在买主试驾,宠物店老板鼓励人们和橱窗里的小狗玩耍。
3.参与者被告知当另外一个人大声发令时就要按下键盘上指定的按钮。而这个指挥他们按下按钮的人其实事先已经和主试者秘密串通好了。
4.一般来说,在高潮话题结束之后或者是在主试人暗示之后就应该主动告辞。
5.面试中,如果对主试人提出的问题,一时摸不着边际,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难以理解对方问题的含义时,可将问题复述一遍,并先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6.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
7.主试官看重赵熙的文才,担心他的名字犯了先贤朱熹的名讳,而与功名有碍,为他改名为“熙”。
8.好的,我们就这个疑问进行检验,主试在一年之后对这些人进行突击的实验重测。
9.考上考不上,全由主试官说了算,叫“通榜”,这就为走后门儿大开绿灯。
10.其三年大比充监临官,武科充主试官。
读音:zhǔ
[zhǔ]
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
)。6. 预示:早霞主雨。
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
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9. 姓。
读音:shì
[shì]
(1)(动)试验;尝试:~行|~制。
(2)(名)考试:~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