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一卒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一卒

一卒

【拼音】:yī zú

【注音】:一ㄗㄨˊ

【结构】:一(独体结构)卒(上中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见《周礼•夏官•诸子》郑玄注。又古以兵车三十乘为一卒。一个步兵。亦泛指一个兵士。一卒[yīzú]⒈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见《周礼·夏官·诸子》郑玄注。又古以兵车三十乘为一卒。一个步兵。亦泛指一个兵士。

基础解释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

引证解释⒈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见《周礼·夏官·诸子》郑玄注。又古以兵车三十乘为一卒。引《左传·宣公十二年》:“我曲楚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杨伯峻注:“广有一卒者,谓每部之车数有一卒耳。其数为偏之两,即两偏,故又云卒偏之两……楚以三十乘为一卒,以一卒为一广。説详江永《群经补义》。”《六韬·练士》:“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⒉一个步兵。亦泛指一个兵士。引《战国策·赵策三》:“不鬪一卒,不顿一戟,而解二国患者,平原君之力。”《淮南子·修务训》:“申包胥竭筋力以赴严敌,伏尸流血,不过一卒之才,不如约身卑辞,求救於诸侯。”高诱注:“在车曰士,步曰卒,如此者一人之功也。”宋杨万里《千虑策·国势中》:“不葺一垒,不置一卒,使寇之去来,如入无人之境。”

网络解释一卒一卒,是汉语词汇,拼音为yīzú,出处是《周礼·夏官·诸子》。

综合释义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见《周礼·夏官·诸子》郑玄注。又古以兵车三十乘为一卒。《左传·宣公十二年》:“我曲楚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杨伯峻注:“广有一卒者,谓每部之车数有一卒耳。其数为偏之两,即两偏,故又云卒偏之两……楚以三十乘为一卒,以一卒为一广。説详江永《群经补义》。”《六韬·练士》:“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一个步兵。亦泛指一个兵士。《战国策·赵策三》:“不鬪一卒,不顿一戟,而解二国患者,平原君之力。”《淮南子·修务训》:“申包胥竭筋力以赴严敌,伏尸流血,不过一卒之才,不如约身卑辞,求救於诸侯。”高诱注:“在车曰士,步曰卒,如此者一人之功也。”宋杨万里《千虑策·国势中》:“不葺一垒,不置一卒,使寇之去来,如入无人之境。”一卒[yīzú]见《周礼•夏官•诸子》郑玄注。又古以兵车三十乘为一卒。一个步兵。亦泛指一个兵士。

网友释义一卒,是汉语词汇,拼音为yīzú,出处是《周礼·夏官·诸子》。

汉语大词典(1).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见《周礼·夏官·诸子》郑玄注。又古以兵车三十乘为一卒。《左传·宣公十二年》:“我曲楚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杨伯峻注:“广有一卒者,谓每部之车数有一卒耳。其数为偏之两,即两偏,故又云卒偏之两……楚以三十乘为一卒,以一卒为一广。说详江永《群经补义》。”《六韬·练士》:“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2).一个步兵。亦泛指一个兵士。《战国策·赵策三》:“不斗一卒,不顿一戟,而解二国患者,平原君之力。”《淮南子·修务训》:“申包胥竭筋力以赴严敌,伏尸流血,不过一卒之才,不如约身卑辞,求救于诸侯。”高诱注:“在车曰士,步曰卒,如此者一人之功也。”宋杨万里《千虑策·国势中》:“不葺一垒,不置一卒,使寇之去来,如入无人之境。”

其他释义1.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见《周礼.夏官.诸子》郑玄注。又古以兵车三十乘为一卒。2.一个步兵。亦泛指一个兵士。

一卒造句更多 >>

1.这样,整个古龙国的东十三县,空无一人,无一兵一卒防守,偶尔可见一两只饿得奄奄一息的黄皮刮廋的流浪狗,在荒凉的土地上踽踽行走,连哀号的声音都没有。

2.此战,红一师不费一兵一卒就全歼罗山之敌,连日来的挫败总算是让战士们大大的出了一口恶气。

3.虽说程系大人的淮南留守职责是为南征各军操办辎重粮草,无须亲自上阵杀敌,只是不带一兵一卒南下,似乎也过份了些。

4.,相信公平、正义、真相、事实的力量,相信社会总是要进步的,而社会进步是离不开包括新闻从业者在内的社会公众的协力推动,所谓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5.儿臣谨准父皇教诲,定和四哥鼎力配合,不让北庭余孽敢有一兵一卒踏上我大明疆域!

6.高骈得知战报,根本不出一兵一卒救援,致使黄巢军全力进攻曹全晟,这路唐军尽没于阵。

7.初夏,沈阳军区某集团军从建立“精细化战备”机制入手,把战备方案细化落到一兵一卒,实到一枪一弹。

8.阿富汗北方反塔利班联盟今日说,他们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从塔利班手中夺取了与塔吉克斯坦相邻的北部省份萨曼甘的控制权。

9.百余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匐伏,引颈受刃,无。

10.中国或联系塔利班不派一兵一卒调停阿富汗。

字义分解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zú,cù

[zú]

[ zú ]

1. 兵:士卒。小卒。兵卒。

2. 旧称差役:走卒。

3. 死亡:病卒。生卒年月。

4. 完毕,终了:卒岁(度过一年)。卒业(毕业)。

5. 终于:卒胜敌军。

[ cù ]

1. 同“猝”。

上一个:一朝得志

下一个:一丈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