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釜之鸣
【拼音】:wǎ fǔ zhī míng
【简体】:瓦釜之鸣
【繁体】:瓦釜之鳴
词语解释《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词目】瓦釜之鸣【解释】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庸人占据高位。
基础解释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辞典修订版比喻平庸无才德的人却居于显赫的高位。参见「瓦釜雷鸣」条。唐.柳宗元〈代人进瓷器状〉:「合太和以融结,克保坚贞。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士鉶之德。」
成语词典版01.唐.柳宗元〈代人进瓷器状〉:「合太和以融结,克保坚贞。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鉶之德。」
出处《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
1.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加快发展的思想顿如黄钟大吕,压过瓦釜之鸣。
读音:wǎ,wà
[wǎ]
[ wǎ ]1. 用陶土烧成的:瓦罐。瓦器。瓦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2. 〔瓦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
3.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瓦当(dāng )(即瓦筒之头)。瓦匠。
[ wà ]1. 盖瓦:这间房就等瓦瓦(wǎ)了。
读音:fǔ
[fǔ]
(名)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破~沉舟|~底抽薪。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míng
[míng]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