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舍
【拼音】:yù shè
【注音】:ㄩˋㄕㄜˋ
【结构】:寓(上下结构)舍(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1.住所。寓舍[yùshè]⒈住所。
基础解释住所。
引证解释⒈住所。引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序》:“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跡杜门,思索旧闻,凡数十则,缀辑之,名曰《玉照新誌》。”明王錡《寓圃杂记》卷上:“松江将董用和在京师时,其寓舍与于侍郎谦相对。”清谭献《复堂词录》序:“光绪八年九月,谭献书於安庆樅阳门内寓舍。”
网络解释寓舍yùshèㄧㄩˋㄕㄜˋ
综合释义住所。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序》:“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跡杜门,思索旧闻,凡数十则,缀辑之,名曰《玉照新誌》。”明王錡《寓圃杂记》卷上:“松江将董用和在京师时,其寓舍与于侍郎谦相对。”清谭献《复堂词录》序:“光绪八年九月,谭献书於安庆樅阳门内寓舍。”
汉语大词典住所。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序》:“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迹杜门,思索旧闻,凡数十则,缀辑之,名曰《玉照新志》。”明王锜《寓圃杂记》卷上:“松江将董用和在京师时,其寓舍与于侍郎谦相对。”清谭献《复堂词录》序:“光绪八年九月,谭献书于安庆枞阳门内寓舍。”
1.清诗人董芸也曾寄迹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诗,“老层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
2.格鲁达一行来到对方为自己准备的寓舍内,内部布局高雅,设备先进齐全,奢侈品应有尽有。
3.梦霞是夜不归寓舍,与石痴对饮畅谈,尽竟夕欢。
4.据悉,这只庞然大物的寓舍围了一圈注满水的深沟,并且还树立着高高的围墙,因此它如何逃出来目前还是一个谜。
5.据悉,这只庞然大物的寓舍围了一圈注满水的深沟,并且还竖立着高高的围墙,因此它是如何逃出来的目前还是一个谜。
6.据悉,这只庞然大物的寓舍围了一圈注满水的深沟。
7.这是清代诗人董云《芙蓉泉寓舍》中对七十二名泉之一芙蓉泉的描述,曾经居住在芙蓉泉畔的诗人念念不忘泉边的生活,也能看出芙蓉泉昔日的魅力。
8.内弟家在小乘巷,借住的是“寓舍两间,各方一丈”。
9.我本为学院二年级的学生,不过刚才去往老师寓舍之途偶然听见你们的疑惑之声,便是不引自荐向着几位解释一番。
10.在北京一座普通寓舍里,90高龄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与身边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
读音:yù
[yù]
(1)(动)居住:~居|~所。
(2)(名)住的地方:客~|公~|赵~。
(3)(动)寄托:~意。
读音:shě,shè
[shè]
[ shě ]1. 放弃,不要了: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
2. 施舍:舍粥。舍药。
[ shè ]1. 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2. 居住,休息:舍于山麓。
3.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舍弟。舍侄。舍亲。
4.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