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清理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清理

清理

【拼音】:qīng lǐ

【注音】:ㄑ一ㄥㄌ一ˇ

【词性】:动词、形容词。

【结构】:清(左右结构)理(左右结构)

【简体】:清理

【繁体】:清理

解释

词语解释清理qīnglǐ。(1)彻底整理或处理。(2)明于事理。(3)治理。清理[qīnglǐ]⒈彻底整理或处理。例清理古代文化。清理财赋。英liquidate;putinorder;cleanoff;clear;⒉明于事理。例高雅、奇伟、达见、清理,行不苟合,言不夸毗,此异士也。——《后汉书》英know;understand;⒊治理。例清理疆内,外诛暴强。英manage;

基础解释(动)彻底整理或处理:~仓库|~积案|~思想。[近]盘点。

引证解释⒈平治。引《史记·秦始皇本纪》:“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⒉彻底整理或处理。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不料当到第三年上,忽然来了个九省钦差,是奉旨到九省地方清理财赋的。”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近来所负笔债甚多,拟稍稍清理,然后闭门思过,革面洗心。”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⒊明于事理;懂得道理。引《三国志·魏志·桓阶卫臻等传评》:“臻毓规鉴清理,咸不忝厥职云。”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高雅、奇伟、达见、清理,行不苟合,言不夸毗,此异士也。”《陈书·周宏正传》:“年十岁,通《老子》、《周易》。捨每与谈论,輒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

网络解释清理清理,指彻底整理或处理;治理,清理疆内,外诛暴强。见《三国志·魏志·桓阶卫臻等传评》:“臻毓规鉴清理,咸不忝厥职云。”

综合释义平治。《史记·秦始皇本纪》:“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彻底整理或处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不料当到第三年上,忽然来了个九省钦差,是奉旨到九省地方清理财赋的。”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近来所负笔债甚多,拟稍稍清理,然后闭门思过,革面洗心。”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明于事理;懂得道理。《三国志·魏志·桓阶卫臻等传评》:“臻毓规鉴清理,咸不忝厥职云。”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高雅、奇伟、达见、清理,行不苟合,言不夸毗,此异士也。”《陈书·周宏正传》:“年十岁,通《老子》、《周易》。捨每与谈论,輒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

汉语大词典(1).平治。《史记·秦始皇本纪》:“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2).彻底整理或处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不料当到第三年上,忽然来了个九省钦差,是奉旨到九省地方清理财赋的。”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近来所负笔债甚多,拟稍稍清理,然后闭门思过,革面洗心。”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3).明于事理;懂得道理。《三国志·魏志·桓阶卫臻等传评》:“臻毓规鉴清理,咸不忝厥职云。”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高雅、奇伟、达见、清理,行不苟合,言不夸毗,此异士也。”《陈书·周宏正传》:“年十岁,通《老子》、《周易》。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

国语辞典平治、平定。清理[qīnglǐ]⒈平治、平定。引《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⒉整理、处理。引《文明小史·第四十二回》:「但是这些书一齐出在上海,总得请制宪下个公事给上海道,叫他帮著清理清理才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五回》:「不料当到第三年上,忽然来了个九省钦差,是奉旨到九省地方清理财赋。」近整理反积压⒊明白事理。引《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桓阶等传·评曰》:「臻毓规鉴清理,咸不忝厥职云。」《陈书·卷二十四·周弘正传》:「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英语toclearup,totidyup,todisposeof德语aussortieren(V)​,geordnet,inOrdnungbringen,Abwicklung(S)​,Beseitigung(S)​,Nachuntersuchung,nachschauen(S)​,liquidieren(V)​,ordnen(V)​,roden(V)​,klar,frei(Adj)​,liquidiert(Adj)​法语arranger,régler

辞典修订版平治、平定。《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整理、处理。《文明小史.第四十二回》:「但是这些书一齐出在上海,总得请制宪下个公事给上海道,叫他帮着清理清理才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五回》:「不料当到第三年上,忽然来了个九省钦差,是奉旨到九省地方清理财赋。」明白事理。《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桓阶等传.评曰》:「臻毓规鉴清理,咸不忝厥职云。」《陈书.卷二十四.周弘正传》:「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 吾右。」

辞典简编版澈底整理、处理。 【造句】清理环境、清理帐目

英语clearanceclearingstraighten outwinding upliquidatedwork offclear upofficial receiver

法语arranger、ordonner、régler、liquidation、liquider

其他释义1.平治。2.彻底整理或处理。3.明于事理;懂得道理。

清理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算帐 整理 清算 删掉

反义词 积压 处理

清理造句更多 >>

1.只是个挨家挨户推销游泳池清理的家伙。

2.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多吃水果多吃菜,清理肠胃又补钙。降压降脂又抗癌,健身防病心愉快。

3.为了跳舞,所有碍手碍脚的东西都被清理出去了。

4.为了拍到完美的大鸟喂食照,有人会修剪树枝,清理鸟巢周围的障碍物,甚至有人直接把鸟巢端下来,近距离拍摄。

5.妈妈的手是温暖的手。每当我难过的时候,是妈妈温暖的手安慰着我;每当我受伤时,是妈妈温暖的手清理着我的伤口;妈妈温暖的手给了我温暖的拥抱和温馨的抚慰。

6.我们赶到天安门广场时,最后一次接见已经结束,广场上一些卡车正在清理装运踩下来的鞋子。

7.撤展时,外来施工单位在清理及妥善交还场地后,按金可凭收据原款退还。

8.今天是世界卫生日,安装在你身上的卫生清理系统将自动开机,为你更新快乐软件,清除烦恼碎片,刷新心灵页面。按键就能实现,保证你与幸福连线。

9.凡未移交市、区县档案馆的政府信息,包括保存在本单位档案部门的政府信息,均属于清理范围。

10.其实爱情是种说不清理更乱的缘分,在自己的恋爱中,也只有自己最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别人的答案只能做为你的一种参考,最终的决定还是你自己去下,你绝不能拿别人的答案作解决自己问题的标准。因为谁会比你更清楚你自己的事情呢?

字义分解

读音:qīng

[qīng]

[ qīng ]

1.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流”;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风清。

2. 安静,不烦:冷清。凄清。清闲。清静。清淡。清幽。清谧(宁静)。

3. 单纯不杂:清唱。清茶。

4. 明白,明晰:清楚。清晰。清醒。清通(文章层次清楚)。清亮。

5. 一点不留,净尽:清除。肃清。清剿。清洗。清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6. 整理,查验:清理。清查。清点。清仓。

7. 详细登记:清册。清单。

8. 公正,廉洁:清廉。清正。清官。清绩。

9. 洁净,纯洁:清洁。清爽。冰清玉洁。

10.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清高。清绮。清雅。清操。清介(清高耿直)。清望(清白高尚的声望)。清识(高明的见识)。

11. 太平,不乱:清平。清泰。清和。

12. 中国朝代名:清代。清宫秘史。

13. 姓。

读音:lǐ

[lǐ]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

清理相关成语

清理相关词语

关于清理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清理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亲理

下一个:情理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