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口孺子
【拼音】: huáng kǒu rú zǐ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ㄏㄨㄤˊ ㄎㄡˇ ㄖㄨˊ ㄗˇ
【简拼】: HKRZ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解释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3回:“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
语法黄口孺子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示例似你这等黄口孺子,定然不认得,吾是西歧大将军南宫适。(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
近义词 黄口小儿
1、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隐忍的团藏向来以阴谋权术见称,不想今日却栽在了这么一个黄口孺子的手里,真是一大败笔。
2、对于那些满街飞的黄口孺子我们应给更多的教育帮助。
3、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罗贯中
4、微臣只不过一介黄口孺子,在京中孤立无依,幸赖有陛下百方庇护方得无事。
5、在甄俨看来,正是凭着他们甄家的财物人望,黄口孺子刘封才得以平张纯一战成名,再有随之而来的入洛,甚至拜爵朱虚侯。
6、不过任他朝局如何变幻,总轮不到赵雷这样一个年仅八岁的黄口孺子操心。
7、此刻,听闻卫清云在他们面前,如此推崇这么一个黄口孺子,岂不令他们份外无光。
8、就刘刺史这样遇见我这么个黄口孺子都吓得尿裤子的人,怕是尿都尿不出来了吧。
9、刘封黄口孺子,幸赖诸位兄长相助,聚义于荼亭,下一步该如何做,还请诸位兄长不咅赐教。
10、令下之处,人人均以为丁原此举过于儿戏,竟将如此重任压到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孺子肩上。
读音:huáng
[huáng]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读音:rú
[rú]
(名)小孩子:~子|妇~。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