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仇雪耻
【拼音】: bào chóu xuě chǐ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報讎雪恥
【注音】: ㄅㄠˋ ㄔㄡˊ ㄒㄩㄝˇ ㄔˇ
【简拼】: BCXC
【结构】: 联合式成语
【正音】: 仇;在这里不读“qiú”
【辩形】: 报仇雪耻和“报仇雪恨”;结构相同;同出一源;意义相近。不同在于“耻”和“恨”。报仇雪耻强调“除耻辱”;“报仇雪恨”则强调“除怨恨”。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1、在报仇雪耻前,我决定先过卧薪尝胆的生活。
2、那时还是中学生的丁大爷,决心背井离乡到关外去参加抗联,要为东北父老报仇雪耻。
3、我早就知道有报仇雪耻的那一天,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4、抗战时期,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我们一定要把侵略者赶出去,报仇雪耻!”。
5、报仇雪耻的日子快到了。
6、这个回忆仍然使数百万国民心痛。他们渴望有一个报仇雪耻的机会。
7、本则寓言劝谕世人,勿生侮慢之心,须知弱者受辱怯意顿消,无不伺机报仇雪耻。
8、其产生与绍兴这一“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地”的特殊文化传统和吴越地区的鸟图腾崇拜有着密切联系。
9、那不很好吗?日积月累,财富愈多,人才愈盛,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一样,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后报仇雪耻!
10、“欲制夷患,必筹夷情”,也就是说,即便中国非常期待报仇雪耻,也必须首先知道人家的真实情形。
读音:bào
[bào]
(1)(动)告诉:~名|~账。
(2)(动)回答:~友人书|~之以热烈的掌声。
(3)(动)报答;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恩。
(4)(动)报复:~仇|~怨。
(5)(动)报应:现世~。
(6)(名)报纸:日~|机关~|登~|看~。
(7)(名)指某些刊物:画~|学~。
(8)(名)指用文字报道消息或发表意见的某些东西:喜~|海~|黑板~。
(9)(名)指电报:发~机|送~员。
读音:chóu,qiú
[chóu]
[ chóu ]1. 深切的怨恨:仇敌。仇恨。仇视。疾恶如仇。同仇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 qiú ]1. 古同“逑”,匹配。
2. 姓。
读音:xuě
[xuě]
(1)(名)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是气温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2)(名)颜色或光彩像雪的:~亮。
(3)(名)姓。
(4)(动)洗掉(耻辱、仇恨、冤枉):~耻|~恨。
读音:chǐ
[chǐ]
(1)(形)羞愧:可~|知~。
(2)(形)耻辱:奇~大辱|引以为~。
东汉末年,孙坚英名天下,袁术封他为破虏将军,任豫州刺史。袁术令孙坚征讨荆州刘表,孙坚大败黄祖,被黄祖的部下吕公的箭手射死。孙坚的儿子孙策立志要为父报仇雪耻,在张纮的指点下,以江南为根据地,拥有江东六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