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
【拼音】: shuǐ tǔ bù fú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ㄕㄨㄟˇ ㄊㄨˇ ㄅㄨˋ ㄈㄨˊ
【简拼】: STBF
【结构】: 主谓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
语法水土不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适应异地的环境。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土生土长三十年,从没有出过远门,怕到了他乡水土不服住不惯。”
近义词 水土不伏
1、屋漏偏逢连夜雨,郑光一路上忍饥挨饿、担惊受怕的逃亡到了欧洲,巨大的地理与气候的差异导致了郑光水土不服、跑肚拉稀。
2、洋品牌已经逐渐克服水土不服,开始学会在我们的后院安营扎寨了。
3、结果大夫一把脉,说是疲劳过度加之水土不服致使身体极度虚弱。
4、专家们认为,公开选拔、竞争择优,反映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但同时要有完备的考核体系,防止“高分低能”、“水土不服”的干部“上岗”。
5、在山西省黄河边上修水坝,因水土不服,浑身起疙瘩,干不成活,老板见董雷白吃饭,赶董走,董雷苦苦相求,希望留下自己,以后自己会以工钱还医药费。
6、虽然大胜,但由于水土不服,士卒在返程路上死掉近一半,大将刘方也在半路病死。
7、与中国服装网搬迁杭州不同的是,曾一度外迁杭州的中国饰品网却因“水土不服”重新迁回义乌,中国化妆品网也婉拒宁波方面的盛邀。
8、如果盲目地东施效颦,简单移植,照抄照搬,只能食洋不化、水土不服,甚至误入歧途。
9、同时,也不能照搬照套外国的立法实践,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水土不服”的事我们不能干。
10、实践表明,照抄照搬他国的法治道路模式行不通,会水土不服,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
读音:shuǐ
[shuǐ]
(1)(名)水。
(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3)河流:汉~。
(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
(5)(~儿)稀的汁:药~。
(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
(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
(8)姓。
读音:tǔ
[tǔ]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fú,fù
[fú]
[ fú ]1. 衣裳:服装。制服。
2.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3.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4. 顺从: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5. 习惯,适应:不服水土。
6. 吃(药):内服。
7. 乘,用:服牛乘(chéng )马。
8. 姓。
[ fù ]1.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