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
【拼音】: tóu bǐ cóng róng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投筆従戎
【注音】: ㄊㄡˊ ㄅ一ˇ ㄘㄨㄥˊ ㄖㄨㄥˊ
【简拼】: TBCR
【结构】: 连动式成语
【正音】: 戎;不能读作“jiè”。
【辩形】: 戎;不能写作“戊”。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语法投笔从戎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投笔从戎”的经过。(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反义词 解甲归田
1、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
2、天波府上下来了一大帮人,都希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这个小祖宗投笔从戎。
3、投笔从戎,既文且武;捐躯报国,虽死犹生。
4、报国不一定要投笔从戎,在自己岗位上好好努力也是一样。
5、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的前方。
6、战争爆发后,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前线。
7、日军大举入侵我国时,有的人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有的人却楚囚对泣,束手待毙。
8、袁世凯投笔从戎置身庆字营,已深刻认识到淮军之不足,因此,他在编练朝鲜亲军时,除用淮军勇营的操练法之外,又采用了英美装备与德式操练法。
9、求爱被拒后胡饮冰藉以投笔从戎救国救难为借口,扔下未婚妻秦香萍离家出走了。
10、班超父子放弃优裕的生活条件,“投笔从戎”的事迹感人之深,鼓舞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炎黄儿女裹尸马革、投身开发、保卫祖国边疆的宏伟事业中去。
读音:tóu
[tóu]
(1)(动)放进去;送进去:~放。
(2)(动)跳进去(专指自杀行为)。
(3)(动)投射。
(4)(动)寄给人(书信等):~递。
(5)(动)找上去;参加进去:~入。
(6)(动)迎合。
(7)(副)临;在…之前。
读音:bǐ
[bǐ]
(1)(名)写字画图的用具
(2)(名)(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败~。
(3)(动)用笔写出:代~。
(4)(名)笔画:“大”字有三~。
(5)量词。ɑ)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钱|三~账。b)用于书画艺术:一~钱|三~账。b)用于书画艺术
读音:cóng
[cóng]
[ cóng ]1.依顺:顺~。盲~。~善如流。
2.采取,按照:~优。
3.跟随:愿~其后。
4.跟随的人:侍~。仆~。
5.参与:~业。~政。投笔~戎。
6.由,自:~古至今。~我做起。
7.次要的:主~。~犯。
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10.姓。
[ zòng ]1.古同“纵”,竖,直。
2.古同“纵”,放任。
读音:róng
[róng]
(1)(名)兵器;武器:兵~。
(2)(名)军事;军队:~马|~装。
(3)(名)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
(4)(名)姓。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