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词夺理
【拼音】: qiǎng cí duó lǐ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強詞奪理
【注音】: ㄑ一ㄤˇ ㄘˊ ㄉㄨㄛˊ ㄌ一ˇ
【简拼】: QCDL
【结构】: 联合式成语
【正音】: 词;不能读作“chí”。
【辩形】: 理;不能写作“礼”。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1、证据如此确凿,还能容他强词夺理,混淆黑白吗?
2、除了因对方强词夺理,华裔常常百口莫辩外,有熟悉保险理赔漏洞之人更作出找人假证等卑劣手段,让本是受害方的华人司机进退两难。
3、从性格方面讲,具有自卑心理的人性格懦弱、内向、意志比较薄弱。这种人对于别人的误解与无端责难总是习惯妥协、沉默忍受。但不等于说内向型的人不具备坚强的性格,内向型坚强性格的人不喜欢表露自己但有韧性,不热情奔放但有主见,不强词夺理但坚持正确意见,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养成坚强的性格。
4、事实胜于雄辩,你再强词夺理,也改变不了大家信念。
5、他个性好强,明明理亏,也要强词夺理辩解一番。
6、同样地,作品中的思想是什么,也不准别人代为诡辩,说什么那本是指东说西,根本是另一种思想,更不许强词夺理说它没有任何思想。
7、此事法官自有公断,不容他在法庭强词夺理,狡辩耍赖!
8、他的牙尖嘴利一拖长,就算未必一定变成强词夺理,我们听着也难免分心——他不是打算留下吃晚饭罢?冰箱里实在没有足够的鲜肉蔬菜,可以做得出一顿不失礼人的大餐。
9、伊丽莎自私任性,却受到尊敬乔治亚娜好使性子,心肠又毒,而且强词夺理目空一切,偏偏得到所有人的纵容。
10、诚实为上策,我不愿强词夺理,掩过饰非。
读音:qiáng,qiǎng,jiàng
[qiǎng]
[ qiáng ]1.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强壮。强健。强人。强力。强大。强劲。刚强。富强。列强。强弩之末。年富力强。
2. 程度高:强手。强烈。强酸。能力强。
3. 胜过,优越,好:强干。争强好(hào )胜。
4. 有余,略多于某数:强半(超过一半)。
5. 使用强力,硬性地:强占。强加。强攻。强悍。强横(hèng )。强梁(强横霸道)。
6. 着重,增加分量:强化。增强。
[ qiǎng ]1. 硬要,迫使,尽力:强使。强迫。强逼。强辩。勉强。强人所难。强词夺理。
[ jiàng ]1. 固执,强硬不屈:强嘴。倔强。
读音:cí
[cí]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读音:duó
[duó]
(1)(动)强取;抢:~取。
(2)(动)争取得到:~高产。
(3)(动)作决定:定~。
(4)(动)使失去:剥~。
(5)(动)失去;脱漏(文字):讹~。
(6)(动)冲:~门而入。
读音:lǐ
[lǐ]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
战国时期,宋国大夫高阳应最喜欢强辩,而且强词夺理一定要赢。一次高阳应要盖一幢房子,有经验的木匠见湿木料去做梁柱,用不了多久就会造成房屋倒塌。高阳应则强行说湿木盖房有好处,就安排人盖,结果一年后该房屋就倒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