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莼羹
【拼音】: qiān lǐ chún gēng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千裏蒓羹
【注音】: ㄑ一ㄢ ㄌ一ˇ ㄔㄨㄣˊ ㄍㄥ
【简拼】: QLCG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语法千里莼羹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
示例百年蓬鬓关心切,千里莼羹与愿违(金 王渥《驿口桥看白莲》诗)
1、有千里莼羹,但还不用加盐和豆豉。
2、“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地方风味,各有千秋,王济夸羊酪,分明带着歧视,瞧不起江南来的“傻小子”。
3、这样的偶然,这样的惊喜,就像千里莼羹,不同人品出不同的味道罢了。
4、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辛弃疾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84360/造句
5、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辛弃疾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6、百年蓬鬓关心切,千里莼羹与愿违◎金·王渥《驿口桥看白莲》诗
读音:qiān
[qiān]
(1)(数)数目;十个百。
(2)(形)比喻很多:~方百计。
读音:lǐ
[lǐ]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读音:chún
[chún]
(名)莼菜;多年生水草;叶子呈椭圆形;深绿色;漂在水面上;开暗红色小花。嫩叶可以食用。也说水葵。
读音:gēng
[gēng]
(名)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西晋时期,东吴大将陆抗的儿子陆机在老家隐居读书多年,后到首都洛阳去拜访当时很有权势的驸马王济。王济接见他时问他东吴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陆机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千里湖产的莼菜做的汤是十分出名的,与北方的奶酪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