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孙光宪 浣溪沙·蓼岸...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朝代:五代 作者:孙光宪 复制
liǎo àn fēng duō yòu xiāng
jiāng biān wàng chǔ tiān cháng
piàn fān yān shǎn guāng
sòng zhēng hóng 鸿 fēi yǎo yǎo
suí liú shuǐ máng máng
lán hóng xiāo xiāng

作者介绍

孙光宪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更多

年代五代

收录作品122首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长满蓼花的岸边,风里飘来橘柚浓浓的香,我伫立在江边远眺,楚天寥廓,江水滔滔流向东方。那一片远去的孤帆,在水天交汇处泛起一点白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我的目光追随着飞去的鸿雁,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思绪有如不尽的江水,随着茫茫的江涛漂荡。秋的红兰,江的碧波,一定会让他怀念深情的潇湘。

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蓼,红蓼,秋日开花,多生水边。

橘柚:橘和柚两种果树。

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片帆:指孤舟。

孤光:指片帆在日光照耀下的一光。

征鸿:远飞的大雁,此喻离别而去的亲人。

杳杳:深远貌。

兰红:即红兰,植物名,秋开红花。“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催霜。比喻分别在天涯的亲人,相互在殷切地思念着。传说舜南巡时,其妃娥皇、女英未同行,她们深感不安,随后赶去。在洞庭湖畔时,闻舜已死,悲痛不已,溺于湘水而死。

孙光宪写了十九首《浣溪沙》,这首是其中较好的抒情词。此作的抒情特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写景之笔,来抒发炽热的惜别留恋之情。

词的上片“蓼岸风多橘柚香”是写主人公送别亲人时,在江岸上看到的喜人景象。蓼花盛开,清风徐徐,传来阵阵桔柚的芳馨。在这蓼花争艳,桔柚成熟的季节,与亲人团聚,品尝蜜桔甜柚,该是很美好的。此时此刻,亲人却突然离别而去,这实在令作者感到惋惜。令人喜悦的景象,只写一句,在刹那之间,便转入抒发惜别之情,这种构思恰到好处。否则,过多的描写喜悦景色,便会冲淡惜别之情,改变词作的基调。“江边一望楚天长”描写了美好的景物之后,立刻转入凄苦的境界,诗人站立在江边,感受着美好的秋景,但是,仅仅一望那辽阔的“楚天”,便陷入了无限的惆怅,因为他想到了自己的亲人马上就要远行了。“一望”二字,非常传神,突出了诗人突然而至的离愁。我们在送别亲友的时候也是这样,可能在走进站台的前一刻还有欢声笑语,而当那熟悉的背影消失于站台,一股难以抑制的惆怅便用上心头。“片帆烟际闪孤光”“烟际”是指云烟迷茫之处,江上的雾气和天边的云气混成迷茫的一片,而亲友的那只孤舟即将消失在那里。送别诗中常有的情感一是担心旅途遥远,友人能否安全到达,一是担心有人旅途的寂寞孤单。这里用“烟际”来突出一个“远”字,而云烟迷茫也代表着未知的前程,用“孤光”来突出旅途的孤独。

词的下片“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构思新颖巧妙,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确是风流千古的名词。这两句采用象征手法,以“目送征鸿”远去,象征依依不舍地送别亲人,同时,在古代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传说鸿雁可以替人传递书信,所以“征鸿”、“鸿雁”长出现在送别诗、思乡怀人诗当中。“杳杳”是渺茫的意思,这里照应上片中的“烟际”。亲人乘船远去,诗人独立江边久久目送,可以看出感情的真挚。不仅目光随着孤舟远去,连诗人的心也随着亲人远去了。“思随流水去茫茫”“水”象征着无穷无尽的思念与愁苦,象征阻隔,象征青春易逝,年华易老。“兰红波碧忆潇湘”“忆潇湘”常用来比喻分别在天涯的亲人,相互在殷切地思念着。所以,兰红波碧、桔柚飘香更能引起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感情真挚动人。

此词在抒情上,采用的是递增法,层层深化,愈转愈深。整首词句句写景,又句句含情,充满诗情画意,堪称佳作。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出自《花间集》,从词中描写的景象看,此是作者在荆南做官时所写。描绘的是我国长江两岸深秋时节的景色,一种特定的典型环境。

《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本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孙光宪其他诗词

五代诗词更多 >>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上一首:听琴·拂尘开素匣

下一首:竹枝·门前春水白萍花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