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复制
dǐng zhān wàng yuǎn
xiàng què xiàn zhāng xīn
hǎi yóu duō nán
zhōng yuán jiù chén
shí ān fǎn
yǒu jīng lún
gǎn zhāng tiān
cóng róng jìng sāi chén
nán huí
běi pěng xīng chén
lòu hái zhòu
gōng yīng zhuàn chūn
kōng liú zhàng shù
chóu shā jǐn chéng rén
dào tōng dān
jiāng tán yǐn bái pín
shēng lǎo shǔ
huì guī qín
gōng ruò dēng tái
lín wēi ài shēn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更多

年代唐代

收录作品1000首

  【鹤注】此宝应元年夏在成都作。

  鼎湖瞻望远①,象阙宪章新②。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③。

  (此叙严公人朝之由。鼎湖,肃宗晏驾。象阙,代宗即位。多难,朝义未平。忆旧臣,言诏书特召,而中原共忆也。)

  ①《前汉·郊祀志》: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龙有垂胡须下迎,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黄图》:鼎湖宫,在湖城县界。晋灼曰:在蓝田。二圣山陵,召武为桥道使,故云鼎湖。《诗》:“瞻望弗及。”②《南史·何胤传》:阙谓之象魏。象者,法也。魏者,当涂而高大也。陆倕《石阙铭》:“象阙之制,其来已远。”《记》:“宪章文武。”③谢灵运诗:“中原昔丧乱。”《后汉·孔融传》:“圣上哀矜旧臣。”

  与时安反侧①,自昔有经纶②。感激张天步③,从容静塞尘。南图回羽翮④,北极捧星辰⑤。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⑥。

  (此记平日之功,及归朝之事。经纶能安反侧,指灵武扈从时。张天步,谓复京。静塞尘,谓镇蜀。回羽翮,自蜀而还。捧星辰,旧京在望。漏鼓思昼,侍朝之久。宫莺罢啭,夏时人觐。)①《光武纪》:“令反侧子自安。”②《易》:“君子以经纶。”③刘琨诗:“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诗》:“天步艰难。”④《庄子》:“夫鹏九万里而图南。”⑤北极句,用《论语》北辰星拱意。⑥沈佺期诗:“宫莺啭不疏。”

  空留玉帐术①,愁杀锦城人。阁道通丹地②,江潭隐白苹③。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公若登台辅④;临危莫爱身。

  (结出送别情绪。兵威尚在,留玉帐也。都尹远去,愁蜀人矣。丹地,严将赴朝。江潭,公尚在蜀。此生二句,见江潭不堪久居。台辅二句,见丹地宜思报称。数句宾主兼收。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八句。)

  ①《抱朴子·外篇》:兵在太乙玉帐之中,不可攻也。《唐·艺文志》兵家有《玉帐经》一卷。张淏《云谷杂记》:按颜之推《观我生赋》:“守金城之汤池,转绛宫之玉帐。”又袁卓《遁甲专征赋》:“或倚直使之游宫,或居贵神之玉帐。”盖玉帐乃兵家厌胜之方位,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坚不可犯,如玉帐然。其法出黄帝遁甲,玉帐以月建前三位取之。如月建寅,则已为玉帐也。李太白《司马将军歌》:“身居玉帐临河魁。”戌为河魁,则玉帐在戌也。②张正见《艳歌》:“执乾趋丹地。”《汉官仪》:省中皆胡粉涂壁,以丹涂地,谓之丹墀。③谢脁诗:“江潭复为客。”④《后汉·张奋传》:累世台辅。卢世浓曰:此诗十韵,气象规模,与题雅称。末复嘱之曰:”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法言忠告,今人肃然。夫奉送府主,谁敢作此语,亦谁肯作此语,子美真古人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瞻望鼎湖江山渺远,代宗即嘘法度更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四海之零仍然多难,朝廷思念你这位旧臣。

与时海反侧,自昔有经纶。

你应时而起海抚君王的忧心,从早就具有治国的才能。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你慷慨奋发壮大国运,从容地平定了西蜀的边争。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如今要从蜀地返回京都,去朝廷辅佐新君。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夜闻漏鼓盼望天明启程,计算着入朝应在宫莺罢啭的时辰。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这里空留你的用兵之术,成都人民都愁苦万分。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你将行经栈道进入朝廷,我仍在江边隐居有如白苹。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这辈子哪能老于蜀地?如果不死一定要回到关中跟你一样效忠朝廷。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你若能登上台辅之位,危机关头切莫顾惜自身!

鼎湖:鼎湖是黄帝升仙处。此处以黄帝的升天来说明玄宗和肃宗的去世。指朝廷。

宪章:法制。

多难:时祸乱未平,所以说犹多难。

旧臣:严武在玄宗时已为侍御史,肃宗时又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时年三十二),所以称为旧臣。

安反侧:指平安史之乱。

经纶:是用治丝的事情来比喻一个人的文武才干的。

感激:奋发。

张天步:张国运,指收复京师。

从容:有应付自如之意。

静塞尘:指镇守四川。

北极:北极五星,其一曰北辰,是天之最尊星,故古人多以喻朝廷或皇帝。

漏鼓:漏是古代的计时器。。

思昼:待旦,等天亮。用“思”字是为了调平仄。

宫莺罢啭春:点明严武入朝已在夏天,宫莺都不歌唱了。鸟叫得好听叫啭。

玉帐术: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认为主帅在某月将营帐安在某个方位,敌人就无法攻破,是一种迷信。

锦城:指成都。

阁道:栈道。

丹地:指皇帝的宫廷,因宫廷都用红色涂饰。这是说严武入朝。

江潭隐白蘋:蘋通苹,苹的繁体字作蘋。

会:定。

秦:此处代指长安。

台辅:即宰相。台,三台,星名,又名泰阶。辅,辅佐。

莫爱身:献身。

诗歌前四句写朝廷君王更替、四海多难之际需要严武这样的旧臣。严武在玄宗朝曾任侍御史,肃宗朝曾任京兆少尹、御史中丞。不说朝廷而说中原,是赞扬严武为众望所归,表明他这次还朝,是大家所盼望的。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这四句赞扬严武文韬武略满腹经纶,在平叛收京镇守一方等各方面均有杰出贡献。安禄山叛乱后,玄宗逃往成都,肃宗即位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北)。严武也到灵武辅佐肃宗,搞好安定团结。后两句借用张天步,比喻国家的政治局势。这是说严武过去在中央工作,曾经激于忠愤,协助打开当时的局面,收复两京。塞上由于战争而扬起的沙尘,说严武镇守四川,又从容不迫地将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纠纷平息下去了。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首句用典《庄子·逍遥游》上的寓言: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度,背负青天,然后图谋迁移到南海去,用来比喻志向远大。这是赞美严武抱有大志,要将四川地区治理好,有如大鹏展翅,而今奉召回朝,又好比它回翅由南方飞返北方。“北极”一句,古人认为:它位于天体最高处,其它的星都拱卫着它。这是赞美严武一向忠心耿耿地为皇帝工作,这次内调中央,更加接近,和其他大臣一道犹如众星捧着北极星。“漏鼓”一句是设想严武上朝情景,待漏听鼓,直到天亮。“宫莺”一句,这是点明严武入朝已在夏天,宫莺都不歌唱了。鸟叫得好听叫啭。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苹。”事实上,“玉帐术”一句是典用一种迷信说法。这是说严武还朝后,虽然留下了玉帐术,足以“静塞尘”保护成都人民。突出严武在四川政绩,令百姓思念,最后写杜甫自己淹留四川心中惆怅,希望自己此生不要终老蜀地,争取再回朝廷做官,从多角度写赠别之意。诗的最后二句是全诗核心,也是杜甫最郑重的嘱咐——如果严武回朝担任辅弼要职,一定要克尽职守,不能临危惜身。

严武入朝既是杜甫的政治理想的一种延伸,也在客观上使杜甫又失去了经济依靠,此后二年诗人漂泊在梓州、阆州,直到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严武复回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杜甫才又携家回成都。

杜甫其他诗词

唐代诗词更多 >>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上一首:遣意二首

下一首:望牛头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