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陈伯强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陈伯强

作者介绍

陈伯强

陈伯强   chén bó qiáng

陈伯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在黎州通判任坐事放罢(《宋会要辑稿》蕃夷五之五九)。今录诗二首。
本    名 陈伯强
所处时代 宋代
主要作品 《昌州》《昌州》《句》

陈伯强诗词更多 >>

人物简介

陈伯强,男,1936年3月23日(农历)生于上海。曾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授、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等职。1959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系本科,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研究班。长期在武汉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从事中国革命史、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次被评为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89年在武汉大学晋升教授。擅长党史人物研究,学术作品硕果累累,发表过《黄河问题的斗争与刘邓军在翼鲁豫战场的自卫战争》(《党史研究》1985年第1期)、《李济深的三次革命转变》(《武汉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政治活动家与职业教育家先驱者黄炎培》(《武汉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张澜》(《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3卷,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党史研究成果二等奖)。尤其着力于对周恩来的研究,发表了《青年周恩来对救国真理的探索》(《江汉论坛》1989年第5期)、《周恩来与黄河问题的谈判》(载《中外学者论周恩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1988年10月曾出席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教育园地耕耘中,还十分关心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成就

1987年发表《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荣誉和良心》(《湖北日报》1987年5月8日、《党员生活》1987年第7期,获湖北省首届高校思想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毛泽东做人的工作的法则和规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增刊,获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建构》(《企业文明》1995年第11~12期连载,获重庆市期刊好稿评选一等奖)、《陈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新伦理新道德建设》(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出版过《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副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光辉的思想伟大的实践》(副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专著三等奖)、《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理论----论对邓小平理论的认知(第一作者,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试论严复的处世哲学》第一作者《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5月》《论朱熹治学上的创新精神》(朱熹国际研讨会论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大音希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形式》(北京《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30日)、《论炎黄文化“与时俱进”精神的当代意义》(炎帝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4期)等等。1996年因癌症手术,1997年正式退休。因其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始终和青年学生保持联系,虽古稀之年,仍精神饱满,老当益壮,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偶有闲情即赋诗词、谱乐曲,曾先后于武汉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举行过两场个人音乐会,安享晚年之乐。平生严谨治学,讲求道德与文章--“一把千秋尺,道德与文章”。以“上善若水”、“自强不息”为终身格言。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