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蔡齐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蔡齐

作者介绍

蔡齐

蔡齐   cài qí

(988—1039)宋莱州胶水人,字子思。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兖州。仁宗时,以起居舍人知制诰,为翰林学士,坐事出知密州、应天府。召为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累迁权三司使、枢密副使。景祐元年,拜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后罢知颍州。性谦退,不妄言,为政有仁声。丁谓秉政,欲其附己,终不往。卒谥文忠,一云忠肃。
本    名 蔡齐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地 巩义市芝田镇蔡庄村
去世时间 1039(宝元二年)
主要作品 《小孤山》《小孤索同黄士殷同赋》

蔡齐诗词更多 >>

人物生平

高中状元

蔡齐祖籍洛阳(今河南省巩义市芝田镇蔡庄村人),徙居莱州胶水(今山东平度)。其曾祖父蔡绾曾为莱州胶水(今山东平度市)县令。蔡齐生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少年时成了孤儿,依托外祖父刘家过活。大中祥符八年(1015)以莱州贡士身份赴汴京应中央礼部试。时值宋王朝鼎盛时期、朝廷用人之秋,宋真宗十分重视此次科考,亲自命题《置器赋》,试毕由考官从一万份答卷中选优秀者呈真宗亲阅,蔡齐卷中“安天下于覆,其工可大”的语句令宋真宗大为赞赏,认为有“宰相器”,后“召其高第三四人,并列于庭,更察其行神磊落者”,见蔡齐“堂堂英伟,进退有度”,当即亲点为第一,并连称“得人”,诏令金吾卫士七人,“清道传呼以宠之”。后世状元“跨马游街”之殊荣,自蔡齐始。

不畏权贵

蔡齐登第后,先任将作监丞,继任兖州和潍州通判。在潍州任上,他果断地清理了一起已经拖延十余年、株连成百人的“刻伪税印”的积案,使十余人得免死罪,大批无辜者得释。天禧二年(1018)被召还京,任集贤院著作佐郎。天圣元年(1023),年幼的宋仁宗即位,刘太后垂帘听政。蔡齐历任右司谏、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给事中、起居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等职。他刚正廉明,不避权贵,在担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时,当时率部驻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市南)的钱惟演,请求朝廷额外给他增加一些钱饷。章献太后拟准奏。蔡齐劝谏道:“皇上新登大宝,钱惟演作为外戚,请求格外赏赐以示私恩,不应该批准。”还上表弹劾钱惟演。任翰林学士时,刘太后派太监罗崇勋主持营建景德寺,并命蔡齐写一篇记事颂德的文章。罗崇勋派人告诉蔡齐:“快把文章写好,可望升任参知政事。”蔡齐却故意迟迟不写。罗崇勋向刘太后进了谗言,蔡齐被免了翰林官职,出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当时密州一带连年荒旱。蔡齐到任后,奏请朝廷免除百姓积年所欠税粮,并请准开放“盐禁”,以此救活了无数饥民。再后,调任南京留守,入京升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宋明道二年(1033),刘太后病死,遗命由其亲信杨太妃继续“听政”。蔡齐表示反对,说:“皇上年富力强,熟知天下情况,现在刚刚开始亲政,岂宜再次使女后干预朝政!”百官已准备进宫朝贺,蔡齐去找宰相们力争,避免了太后“垂帘”的重演。蜀地(今四川)有个大绅士叫王齐雄,因为杀人受到处理。但王齐雄是太后娘家的亲戚,不久便被赦免,官复原职。蔡齐知道后气愤地说:“如果照这样下去,法律还有什么用!”第二天,蔡齐入宫见驾,奏道:“王齐雄仗势杀人,不处以死刑,反而又授以官职,这是以恩废法!”仁宗试探着说:“官降一等可以吧?”蔡齐依然当“仁”不让,道:“如果下边都仿效朝廷,以恩废法,天下会成什么样子!”皇帝只得勉从齐意,依法治了王齐雄之罪。

多谋善断

宋景祐二年(1035),蔡齐升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副宰相),成为朝廷的宰执重臣,人称状元宰相。此时黄河溃决北流,朝议多主张堵塞决口,恢复旧道。蔡齐则认为旧河道以北地势低洼,倘顺水势疏导之,既可久免再溃之患,又能把贝州、博州(今冀南、豫北一带)等广大地区改在黄河以南,于国于民都十分有利。其主张被采纳后,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益。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朝廷震惊,宰相们在宋仁宗面前聚议,多数主张发兵备边,以备不测。蔡齐却冷静而全面地分析了北宋与契丹两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契丹必不叛盟”的结论,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变三策,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应付的办法。事实证实了蔡齐的判断和主张是完全正确的。

身后荣享

宋景祐四年(1037)夏,蔡齐因与权臣意见不和,辞去宰相职务,以户部侍郎归班。旋又出知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据明·正德《颍州志》记载:蔡齐被贬到颍州,并没有消极避世,而是积极为百姓、为地方办实事、办好事。他看到颍州的教育比较落后,而仁宗景祐四年正月刚刚下诏:“非藩镇不立学”(不是亲王的封地不准设立学校),限制了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蔡齐上书认为:颍州地处畿内(距京城开封较近),且是大郡,应该仿照“藩镇”的例子设立学校。仁宗也知道蔡齐出知颍州是被冤枉的,于是就“特批”同意了蔡齐的意见,在颍州设立了儒学,这是宋朝第一个地方儒学。宋宝元二年(1039)四月四日病逝于颍州,享年51岁。赠兵部尚书,谥“文忠”。不仅是朝廷褒奖,地方官和百姓也非常爱戴他。史载:“及卒于官,故吏朱寀至颍,吏民见寀,泣指其所尝更历施为,曰:‘此蔡使君之迹也。’其仁恩感人如此。”(在他病故于颍州后,他以前的下属朱寀到颍州料理后事,官吏和老百姓见了朱寀,都哭泣着指着他建设和工作的地方,说:“这些都是蔡知州的遗迹啊!”他的仁德和恩惠感人到这种程度)欧阳修为他写行状,范仲淹为他写墓表。欧阳修称颂他“在大位,临事不回,无所牵畏,而恭谨谦退,未尝自伐,缙绅倚以为重。”范仲淹赞美他“浩然示至公于内外,以进贤为乐,以天下为忧。见佞色则疾,闻善言必谢。”欧文和《元史》都说他“生平喜荐士”,他所荐拔的杨偕、郭劝、庞籍、段少连等都成了北宋的名臣。史称蔡齐“精学博文”,平生所著诗文甚多,可惜以后都散佚了。现仅存《小孤山》七律一首,有“月生西海初三夜,潮到东吴第一关”之句,可略见其文采。蔡齐是平度,也是胶东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他的墓地在今平度城西北十里处,民国二十四年(1935)曾重修过,遗址尚存。

宋史文载

蔡齐,字子思,其先洛阳人也。曾祖绾,为莱州胶水令,因家焉。齐少孤,依外家刘氏。举进士第一。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见之,顾宰相寇准曰:“得人矣。”诏金吾给七驺,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驺,自齐始也。除将作监丞、通判兖州,徙潍州。以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仁宗初,为司谏、修起居注,改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钱惟演守河阳,请曲赐镇兵钱,章献太后将许之。齐曰:“上新即位,惟演外戚,请偏赏以示私恩,不可许。”遂劾奏惟演。以起居舍人知制诰,入为翰林学士,加侍读学士。太后大出金帛修景德寺,遣内侍罗崇勋主之,命齐为文记之。崇勋阴使人诱齐曰:“趣为记,当得参知政事矣。”齐久之不上,崇勋谗之,罢为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参知政事鲁宗道固争留之,不能得。以亲老,改密州,徙应天府,召为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太后崩,遗诏以杨太妃为皇太后,同裁制军国事。阁门趣百官贺,齐使台吏毋追班,乃入白执政曰:“上春秋富,习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宜使女后相踵称制乎!”遂罢预政。复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有飞语传荆王元俨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者,捕得系狱,连逮甚众。帝怒,使齐按问之。齐曰:“此小人无知,不足治,且无以安荆王。”帝悟,遽释之。拜枢密副使。交阯虐其部人,款宜州自归者八百余人,议者谓不可内。齐曰:“蛮人去暴而归有德,却之不祥,请给荆湖闲田使自营;若纵去,当不复还旧部,必聚而为盗贼矣。”不从。后数年,蛮果为乱。蜀大姓王齐雄坐杀人除名。齐雄,太后姻家,未更赦,复官。齐曰:“果如此,法挠矣!”明日,入奏事曰:“齐雄恃势杀人,不死,又亟授以官,是以恩废法也。”帝曰:“降一等与官可乎?”齐曰:“以恩废法,如朝廷何!”帝勉从之,乃抵齐雄罪。钱惟演附丁谓,枢密题名,辄削去寇准姓氏,云“逆准不书”。齐言于仁宗曰:“寇准忠义闻天下,社稷之臣也,岂可为奸党所诬哉!”仁宗遽令磨去。郭皇后废,将立富人陈氏女为后,齐极论之。拜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王曾与齐善,曾与夷简不相能,曾罢相,齐亦以户部侍郎归班。寻出知颍州,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文忠。颍人见其故吏朱采会丧,犹号泣思之。齐方重有风采,性谦退,不妄言。有善未尝自伐。丁谓秉政,欲齐附己,齐终不往。少与徐人刘颜善,颜罪废,齐上其书数十万言,得复官。颜卒,又以女妻其子庠。所荐庞籍、杨偕、刘随、段少连,后率为名臣。始,齐无子,以从子延庆为后。既殁,有遗腹子曰延嗣。

现存诗作

小孤山危峰屹立长江上,势折华胥限百蛮。鳌背孤撑青玉柱,斗杓斜插翠云鬟。月生西海初三夜,潮到东吴第一关。安得扁舟多载酒,放歌击楫浪花间。小孤索用黄士殷同赋缆舟宿松县,我友爱奇观。爱登小孤山,千里瞰江岸。窄塞峡浪喧,微茫渚沙漫。临深看泳鱼,思归闻啼雁。茫茫吊千古,俯仰亦嗟叹。君侯金玉章,贻我舟中玩。注释:① 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② 君侯: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