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陈邕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陈邕

作者介绍

陈邕

陈邕   chén yōng

陈邕,安和父,衡山(今属湖南)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除秘书省正字。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校书郎,添差通判江州。事见《南宋馆阁录》卷八、九。今录诗三首。
本    名 陈邕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地 大连
主要作品 《岑公洞》《二月晦游东屯拜少陵像》《泮林释奠偶缘摄事遂获充员窃观礼文乐奏之盛》
主要成就 荣获中国“鲁迅版画奖”荣获全国版画展铜奖荣获全国藏书票展铜奖入选中国百年版画展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入编教育部审定小学《美术》收起

陈邕诗词更多 >>

个人作品

中学时代所作版画、水彩画作为范画刊登于辽美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版画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1989年)、第四届(1991年)、第五届(1993年)《全国三版展》,第十二届(1994年)、第十三届(获铜奖1996年)、第十四届(1998年)《全国版画展》、《中国优秀版画家作品展》(1999年)、《毛里求斯国际版画展》(1999年)、《青岛国际版画展》(2000年)《中国百年版画展》(2000年)、《日本·中国国际版画展》(2001年)、《全国高校版画年会展》(获探索奖2002年)、《中国版画邀请展》(2003年)。水彩画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1992年)、赴美国《93当代中国水彩画展》(1993年)、赴马来西亚《中国北方水彩画展》(1994年)、《首届中国青年水彩画大展》(1995年)、《东北三省水彩画年展》、《辽宁省水彩画展》多次获奖。《全国首届小幅水彩画展》)(2003年)藏书票作品入选第二届(1988年)、第三届(1990年)、第四届(1992年)、第五届(获三等奖1994年)、第六届(1996年)、第八届(2000年)、第九届(获优秀奖2001年)《全国藏书票展》,入选日本(1992年)、南斯拉夫(1995 年)《世界书票展》等。第十届《全国藏书票展》获铜奖(2003年)作品被江苏、四川、深圳、青岛美术馆及欧洲木版基金会收藏,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中国百年版画》、《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一1999版画》等,发表于《美术》、《中国版画》、《中国水彩》、《水彩艺术》、《美术大观》等专业刊物近三百幅,

重要荣誉

1996年由辽美出版社出版《陈邕版画·水彩画集》。大连市政府颁发”文艺新人奖”、第四届、第五届”优秀文艺创作奖”、大连市美术“版画最高学术奖”,被中国版画家协会评为80一90年代“优秀版画家”,荣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作品《题头装饰》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古老的船》入选第二届水彩、粉画展;《浮云》入选 全国第二十届版画展;《有黑猫的风景》入选十三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个人简介

宋朝进士陈邕,安和父,衡山(今属湖南)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除秘书省正字。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校书郎,添差通判江州。事见《南宋馆阁录》卷八、九。上祖陈忠,原籍京兆府万年县,洪故乡胄桂里,厥子邕,唐神龙初进士,自至太子太傅。与李林甫不协,开元二十四年(公元七三六年)被谪入闽,始居兴化,移泉州惠安社稷坛后,旋移漳之南驿路,南厢山居焉。生四子,日夷则、夷锡、夷行、夷实。德宗时,夷则为金紫光禄大夫,夷锡为谏议大夫。文宗时,夷行累擢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竟事,迹载唐史。夷实为屯田员外郎,厥子寿,任寺簿,衣冠填门,因筑室备钟鼓楼台,宏其苑囿。州府参谤逆谋,时夷则、夷锡,官居在外,夷行、夷实尚幼,有女名金花,赠金花郡主,谓父曰:“今日之事无可奈何,幸唐奉佛,可将家宅变为寺宇,物业尽行施舍,庶可弭谤而免祸。”父曰:“可。”即以上闻寺门,书“悠然”二字,系女发笔,遂去三都后水头居焉。卒年九十五,加谥忠顺王,赠父鄂国公,葬此山,名曰大夫墓。夷则及弟奔丧毕,睡梦隐于田禾,因而于建中二年举家三百四十余口,迁入嘉禾岛。始登岸,托足茅舍,今人号其处曰陈寮洗马坑,与光州固始学士,薛令芝来同里门,乡人至今犹有南陈、北薛之称。夷行复相,以足疾判河东,遂入籍焉。夷则子俦,俦生子茹,茹生子丞,任福塘县令,生二子,曰喜,曰恭。喜为开封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公,建资福院,往漳祭租,夜至中流,有赤光横舟而来,命取之,廼一异木,刻为广德王,祀之院侧遗像中堂,祭业在焉。恭,为吏部侍郎,生二子,仲友臣通直郎,仲规为四门助教,今不知分派何所。喜生三子,仲弼任从政郎,仲志任朝散大夫,仲寓为番隅县令,生四子,元通任婺源县令,元达任闽县主簿,元道乡贡士,生子禄,分族永福。元远任仓州推官,元通生二子,曰肇,曰黯。肇施普照寺,祭业在兹,子孙岁祀。黯号昌晦,十岁能文,长于诗赋,先险南山,后移金榜山,十八徵(一载科)不就,人呼之曰陈场老。后擢高科,任陕西元帅,解印而归,有钓鱼矶于筼当港口。著碑政书四十九篇,凡三卷,朱紫阳署同邑簿时,为政书序谱赞二篇,诗一首,载在泉州府大同志,入乡贤,祀像白云岩,祭业在白云山。隆庆辛未年,泉郡同知丁一中,谒拜祠堂,赞诗一首,又题金榜山钓鱼矶诗二首。生二子,长仁煦,次仁旰,于伪阳闽时与僧行岑卓庵,重建觉性院,蒸尝田地亩数,报入佃甲欧汝圭户内,供纳备祭。仁煦生三子,光彖、光宪、光著,光彖任长泰主簿,族分梁齐陈巷。仁旰为司户,子光举,任蒲田县尉,生三子用祖、越祖、戮祖,越祖为少府,四世孙良显,兄弟分族惠安后坑。元远子徵,任虔化县令,徵子蠲,为御史中丞,兼国子祭酒,祭业尚存焉。生三子,俊又、匡又、洪又任中军校尉,俊又任校书郎,匡又任大理寺评事,创正悟院,祭业在石井垄等处。生二子,曰弘锐、弘信、弘锐国子监生,生五子,曰拱、宝、颙、善、隆。隆,居店前,浦源、江头、漳浦、大坑、浚美,是其苗裔也。弘信之子曰箍,分居官田。自是之后,宗支繁衍,难以枚举,至后周时,光举之孙洪进,字致先,号济川,先分仙游,幼有壮志,颇习诗书,通兵法,长以材勇闻,隶兵籍,从攻汀州,先登补副兵马使,与留后效诛黄绍有功,节镇清漳,从效以女妻之。夺张汉忠节印,漳泉士庶,咸称清漳郡主,赠渤海夫人为留后,百姓咸欢,归替毂下,军士无怨背之思,鹤禽有绕殿之异。太平兴国(一载开宝,乃宋太祖年号,按太宗年号,应为太平兴国)二年,遗魏仁济奉表纳款献漳泉二郡,宋太宗赠号顺化功臣,授太子太师,入朝同平章事,封南康王,追祖太子太师,赠父为岐国公,买民间田地,开灌溉,父祭田,子文显,任横州刺吏,加检校太保,子宗元、宗宪,宗元长子梓固守原基,分族府城晋江等处。次子增擢任考功郎,同弟游于潮。宗宪子坦,任海阳县令,生子曰铨,曰婷,曰镗,曰钔,曰锭,入籍秋溪鹤(一载鹘)塘,子孙散居粤东,文颢任房州刺吏,迁太子太傅,委镇是邦,世袭前爵,于开宝三年,追尊上祖,施舍南院,奏请改额,为崇福添报劬二字。子宗锦,授武宁将军节度使,文顗任徐州刺史,文顼官至都兵副使,子宗绛,孩曰南,俱登进士,太平兴国三年举家赴阙。至南宋时,匡又六世孙仲武,任五府助教,子敦仁,任洪州教授,七世孙俊卿,官任东宫侍讲,弃职归隐不仕,厥后,子孙隐居,求志山间林下,沦没者多,碣断碑荒,先人祀事不一。夷实生一子,名寿,任寺薄。寿生四子,曰嘉、曰真、曰亶、曰熹。嘉生一子,名闻。闻生三子,顕、动、黯,分别到福州一带的长乐、闽侯等地发展。迨我太祖高皇帝登宝极,越十世孙观龙,字子仁,任临江推官,永乐间,叔侄齐为进士。洪进十四世孙玄,字源长,宣德九年任太常寺博士,敕命存焉。二十六世祖真泰,字乾通,阳泰,字乾亭,兄弟栖身畎亩,积谷千厢,遗金巨万,人呼之曰二长者。真泰卒年九十,名登郡志,生四子,曰璇,曰瑾,曰璞,曰璧。璧子温,字思厚,任孝丰县教官,二房曾孙华玖,字廷辉,弘治戊午科乡试进士,三房曾孙策,字廷献,任南京溧水县训导。策弟祚字廷禄,任江西戈阳教谕。阳泰因年饥馑,以谷赈给乡党,郡邑闻之,嘉将其义。有五子,曰斌、廉、俊、熙、益。斌字拱翌,生四子曰晃、昙、泉、昞。晃字纯诚,创居塘边,以恩例荣赐寿官。生皎,字荣广,娶漳郡王氏,生岌,字朝嘉,三岁丧父,王氏以节终其身,郡邑高其节,两表其门,嘉靖乙巳,岌以先业不守,胥迁于潮,居末匝綦,遽尔云殁。其妻黄氏,刻身励志,守节养成六周男继芳,字子傅,绍述先志,存宗潮郡,长所三代单微,迁潮苗盛,此乃先人之深泽,而宗派之流长者,厥后子孙,绵绵登仕版者,油然而起,寓别州县,未及尽记。兹者谱牒不续,苍头白发,序次不知,舟车马道,遇不相识,有儒冠廷谨者,乐道好义,一日载酒集廷仰,廷健,笃斋,有勗、国意、希禹、体仁、体新、体寿、希成等,于蔬园树下,闻杜鹃声,喟然叹曰:“好鸟鸣春,动人思慕,为子孙者,当思祖宗之勤劳,承先人之志事,敦睦不讲,何以绍先?谱牒不明,何以示后,盍取旧谱而重修焉。”佥曰:“是良举也。”则于后浦马垄坑园后塘等处,寻其散帙而重辑之,集成一篇名曰实录。贵贱必录,少长无遗,源流不紊,善恶攸分,所以治宗者在是,所以兴文者在是矣。呜呼!昔人过河洛而思禹功,我一门会聚相庆以乐,覩斯谱,而知分支散处,同一血脉,与一粒之粟,传之千仓万厢,无异味也。一茎之花,流之千卉万英,无异馥也。吾曹有志,当携资别州县以相寻,纪苗裔以相亲,庶几泽不终厮,而有功于前,慎无若狄青不拜仁杰之祠,崇韬胄拜子仪之墓,则族谱续,世系定,宗支明,序齿别,而我祖自三代至唐宋,以蔓于今,忠君爱国之心,昭日月者其永未艾矣,是为录。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