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校勘造句
当前位置:首页 造句 校勘

"校勘"造句

1、陆游多藏书、刻书,精于校勘、考证,所作藏书题跋极有文献价值,著述宏富。

2、汪本在白诗的编集、校勘、考证、辑轶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白诗在清代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比较可靠的版本。

3、与阮刻本相比,保存有参考意义的异词、异字千余处,在版本、校勘、语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4、张森楷校勘记谓案太尉刘宽碑阴有“右扶风杜阳魏杰”。

5、从分章、句读、校勘、注音、用韵、释义等几个方面对《老子本义》的注释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6、校勘是文献整理遇程中十分基础、重要的一步。其中涉及拓本的选取,对异体字、俗体字、拓本泐蚀及错、讹、脱、衍等问题的细致考辨。

7、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

8、以往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其史学思想、史学观点以及校勘学、目录学、历史编纂学等方面,而忽略了历史考据的本身。

9、校勘学为学者编校文化遗产的书写文本提供诸项原则。

10、这部书的校勘实在太差,再加以辗转传抄,以致于鲁鱼帝虎,错误百出。

11、惠栋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学家、经学家,吴派经学的创始人。

12、本文选取该书“降”等十条词语进行考释,涉及训治及校勘两方面的内容。

13、《词学》从各家所依底本、版本源流、收录词数量、校勘等方面详加考察,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各家丛刻的特点与价值。

14、古代文献学家对古籍所出现鲁鱼亥豕的错误进行逐字校勘,目的无非在尽量恢复古书原貌。

15、古代文献学家对古籍所出现鲁鱼亥豕的错误进行逐字校勘,目的无非在尽量恢復古书原貌。

16、古代文獻學家對古籍所出現魯鱼亥豕的錯誤進行逐字校勘,目的無非在盡量恢復古書原貌。

17、此外,作为绝世不传的善本书籍《契丹藏》的复刻本,辽金石经更是价值倍增,成为校勘历代木刻藏经字句脱误的最好版本。

18、但是,美玉微瑕,仔细研读,仍能发现其中校勘上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多是属于校对的技术性错误。

19、《札迻》是孙诒让的第一部问世之作,校勘订正了秦、汉至齐、梁间七十八种古书中的讹误衍脱千余条,有功于学界。

20、首先,制订点校凡例,阐明标点与校勘《齐乘》的义例;

21、作为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研究之大成的王念孙,自然是这一时期的学术代表人物。

22、古书中浮签上的校字都很简略,只说某字在某本作某,若夹在原位置,读者自然可以知晓校勘之所指。

23、”湖南长沙晋永宁二年墓中出土的校雠俑,两人相向跪坐,一人读书,一人执笔校正讹字,十分形象地展现出当时人们校勘书籍的活动。

24、他进行的这项古籍整理工作,包括校勘文字,训释词语,钩玄提要,著为目录,其成就是显赫的。

25、袁行霈先生说“家叔以余贫苦”的“苦”是“告”的讹字,极有见地,这正是校勘学所谓“理校”之法的妙用,而那位“诸侯”正是“告”的对象。

26、敦煌艺术的发现,名闻中外,它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27、虽略有不足之处,但在版本选择、文字校勘、资料辑佚和目次编排上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28、因此它成为清儒以及今人进行辨伪、辑夫、校勘的重要语料来源。

29、顾氏的校勘学思想和方法,对校勘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些甚至已成为当今古籍整理校勘学科中的基本原则。

30、但通行本也不是尽善尽美,其在校勘与标点等方面尚有不少可以商榷的地方。

31、其间,他参加了由汪士铎主持的金陵官书局校勘刊刻经史书籍的工作,得以博览群籍。

32、宋代史书校勘在我国校勘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宋代学术思潮与史书校勘有密切的关系。

33、它们具有极强的文献真实性,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古籍文意解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价值。

34、他出于“续古代文化之命,续民族文化之命”的强烈使命感,萌生了“重校正史之愿”,发誓搜罗各史最佳善本,重新校勘辑印。

35、我们首先将散见于各书的墓志释文收集起来,再利用所能见到的拓片逐字进行校勘

36、由于与校勘、考释相关内容的范围颇为广泛,故只能以几个重点,标举条例来加以讨论。

37、在答辩状中,阎崇年表示,答辩人从来就是本着严谨求学的精神校勘《康熙顺天府志》的。

38、二是对郑注引书情况及校勘方法予以总体分析。

39、摘要校勘与考释是整理出土文献的两项基本工作。

40、书话跟书跋一样难写。写版本、校勘固然枯燥,总要加点买书经过、书林掌故、读书所感才耐读。散文也这样,通篇议论跟通篇抒情都要不得;有点情事,有点故实,再加些真诚,自可脱俗。

41、他将金石学的研究与文字校勘相结合,为金石学的发展拓出了新路,也为校勘找到了一个极富于权威性的方法。

42、同时,从音韵学的角度,对不同版本刘长卿近体诗的用韵字进行了校勘

43、过去,古籍善本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古代书籍,时代下限,一般定为乾隆六十年。

44、这样,孔凡礼在四年多的时间里,把全部苏诗核阅了五十多遍,写下了七千多条校勘记,囊括了现存苏诗十七个善本的全部异文。

45、张森楷校勘记谓前书地理志注引应劭音皮,又引白裒说,陈蕃子为鲁相,改读为皮云云以实之。

46、该书收罗宏富、校勘精良,为研究郑观应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基础。

47、如规定刻板前需要进行三次校正,即校勘官校完,送复勘官复校,再送主判管阁官三校,这样才可以拿去刻板。

48、校勘,首先是异本对校,而对校又需要判定正误,这同样须有科学精神。

49、有专家表示,明清时期,武英殿一直是皇家编书印书的场所,浴德堂也成了编书人校勘书籍、执管完文的地方。

50、他做了冗长而乏味的校勘原文工作。

51、用户和参与编写者不但能够轻易获取数据集,而且可以对其进行校勘和深入挖掘。

52、他们还通过校勘,得到了正确的希腊语新约原文。

53、本文主要是以郭店竹书这批出土文献来谈与出土文献的校勘和考释相关的问题。

54、该书精心校勘,加以注解和白话翻译,易读易懂。

55、自清代以来,依据它从事辑佚校勘的著作文章也屡见不鲜。

56、该书的不足有不当疑或疑而不当、校勘考证失误、评论不当等。

57、对元遗山诗集首次进行全面系统校勘的是施国祁。

58、从王念孙校勘《墨子》的内容和方法、训诂《墨子》的内容和方法、研究《墨子》的成就、特点以及不足三个部分来进行研究。

59、前者主要从版本、目录、校勘、音韵、训诂等方面分述有代表性的各家著述。

60、《乐章集》的批校体现了他从旧本、齐声律、擅评论的校勘特点。

61、第四章是校勘部分。

62、三是书中有关文学、文字、音韵、校勘、书法等方面的知识,具有珍贵的学术资料价值。

63、研究这些特殊的词语对汉语词汇史、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及古籍的校勘整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64、南宋时,姚宏在曾本基础上继续校勘并辑注。

65、《笺注》在系年、校勘、辨伪与辑佚等方面亦有收获。

66、故而,以这部史书作进一步校勘研究在学术上和梁代历史研究方面都有一定意义。 

67、第二部分从字音、字形、字义、语法、修辞、语境及校勘等方面总结归纳了杨注的训诂方法及训释手段。

68、今发现清残抄本《诗经六帖》一种,源出别本,具有重要的校勘和文献价值。

69、此编还总结了敦煌愿文校勘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敦煌写本的书写条例等,对敦煌文献的校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70、作为这两个阶段的代表,《经传释词》从声近义通的声训方法和版本校勘的角度对古汉语虚词进行了汇总;

71、本文对孙诒让先生在目录学、古籍校勘、版本鉴藏以及方志学等文献学领域的实践和取得的突出成就进行了评述。

72、他精通文字训诂、校勘考据和版本鉴藏,用以整理研究和保存祖国的古代文献,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73、校勘与考释是整理出土文献的两项基本工作。

74、书话跟书跋一样难写。写版本、校勘固然枯燥,总要加点买书经过、书林掌故、读书所感才耐读。散文也这样,通篇议论跟通篇抒情都要不得;有点情事,有点故实,再加些真诚,自可脱俗。董桥 

75、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

76、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研究之大成的王念孙,自然是这一时期的学术代表人物。

77、2000年出版研究著作25种,涉及选注、今译、义理、考证、校勘、文化、史学、传播等方面。

78、1926年从监理位置上退休以后,张元济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版本淘漉、校勘整理、影印描润等烦难而琐细的工作中。

79、校勘精良,为研究郑观应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基础.

80、该书收罗宏富、校勘精良,为研究郑观应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基础.

校勘的拼音和解释

校勘jiào kān

词语解释:校勘jiàokān。(1)搜集某书的不同版本,并综合有关资料,互相比较、核对,别其同异,定其正误。(1)宋代校订宫中藏书的官名。校勘[jiàokān]⒈搜集某书的不同版本,并综合有关资料,互相比较、核对,别其同异,定其正误。英collation;校勘[xiàokān]⒈宋代校订宫中藏书的官名。英Xiaokan,officer;

网络解释:校勘校勘,指校对勘正。对书本,报刊,文集等等的修正所必经的一些程序。

[查看详情]

关于校勘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校勘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行勘

下一个:磨勘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