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一种昆虫;幼虫和蛹生长在水中;雌蚊吸人畜的血液;会传播疾病;是害虫:~子。
名词
(1) 蚊子
飞蚊伺暗声如雷。——刘禹锡《聚蚊谣》
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唐· 韩愈《醉赠张秘书》
细若蚊足。——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蚊力(比喻力量微小);蚊市(黄昏时,蚊子聚集如市。形容蚊子甚多);蚊首(比喻极细微、就像蚊首一般);蚊负(比喻能力不足而负担重任。即无法胜任之意);蚊雷(蚊子飞集时如雷鸣的声音。后也比喻谤的言论);蚊睫(蚊子的睫毛。比喻极细微之物);蚊幌(蚊帐);蚊厨(夏天用以避蚊子的帷帐);蚊蝇(蚊虫苍蝇。亦喻纷扰的世情);蚊蚁(蚁虫蚂蚁。比喻坏人);蚊响(蚊虫聚飞发出的声音);蚊聚(蚊虫集聚);蚊翼(蚊虫的翅膀。比喻极小的事物);蚊烟,蚊烟香(即蚊香);蚊阵(犹言蚊群);蚊眉(蚁子的眉毛。比喻极小的地方);蚊吟(蚊子振翅所发出的声音);蚊虻(一种危害牲兽的虫类;比喻轻微的危害);蚊母鸟(即夜鹰。昼伏夜出,捕食蚊虻);蚊虻负山(比喻力弱者担重任,难以信任);蚊思负山(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起重任)
蚊【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蟁《唐韻》《正韻》𠀤無分切,音文。《說文》囓人飛蟲也。《續博物志》地濕則生蚊。《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爾雅翼》蚊者,惡水中孑孑所化,噆人肌膚,其聲如雷。《莊子·天運篇》蚊蝱噆膚,則通昔不寐矣。
又《唐國史補》江東有蚊母鳥,亦謂吐蚊鳥,夏則夜鳴,吐蚊于叢葦閒,湖州尤甚。
又蚊子樹,實類枇杷,熟則自裂,蚊盡而空殼矣。《韻會》作蟁。《集韻》亦作𧓹𧏎䘇。
【蚊】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蚊
读音:
wén
怎么读:
- 名词 蚊科的通称。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成虫体呈灰褐色,喙管细长,雌虫吸食人血,能传染疾病,雄虫只吸食花果的汁液。种类甚多,如三斑家蚊、疟蚊、埃及斑蚊等。
【蚊】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蚊
读音:
wén
怎么读:
- 动物名。双翅目蚊科。形体细长,胸部有一对翅膀和三对细长的脚。雄蚊主食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则多数以人畜的血液为食。卵产于水面,孵化为水生幼虫孑孓,后蜕化为蛹,再变为成虫。能传染黄热病、疟疾、丝虫病和登革热。 △白鸟、豹脚、蚊虫、蚊子 ◎
【蚊】的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基本字义
蚊(mosquito)
- 1. 全世界有两千多种蚊,从热带到北极,遍布全球;雄蚊已采花蜜为食;雌蚊长有锋利的口器,靠吸食人类及动物血液生活。这类会叮咬的小昆虫常常会生活在房屋内。被蚊子叮咬不仅会很痒,而且还会传播疾病,因此人们都非常讨厌这种动物。而在热带地区的蚊子又更为可怕,在被叮咬后可能会染上黄热病、登革热(台湾主要流行的登革热媒蚊是埃及斑蚊与白线斑蚊所传染)和疟疾(疟疾是由寄生在血液里的原生动物疟原虫所引发,这种全世界的流行性疾病每12秒就可以使一人死亡,虽然已有防治,但目前仍然是不容小看的问题,台湾目前有疟蚊没有疟疾)。雌蚊喜欢在污浊的水面上产卵,蚊卵孵化后变成就会蠕动的幼虫;幼虫主要都吃小植物和小昆虫,并利用腹部的肛鳃来获得水面的空气。等到幼虫长大后会变成形如逗号的蛹;蛹成熟后会变成成蚊飞走。(注2)
- 2. 这些纤细的蚊类,全身覆满了花蚊斑的白色、灰色、褐色及黑色鳞片,而热带的某些种类体色鲜明,蚊子的翅膀非常窄而长,且边缘处均有鳞片,并有细长的刺吸式口器。成蚊的寿命通常不超过三星期。(注1)
大蚊
- 与其他各种蚊蝇类昆虫相比,大蚊体积较大,略显笨拙,飞行速度很慢而且不稳。大蚊长有翅膀,但有身体纤细,非常娇弱;且足很长,而且容易折断,但折断对它们来说并没有甚么伤害。(注2)
关键字
- 中文关键字:蚊
- 英文关键字: mosquito
参考书目
- 注1:动物奇观,戴维伯尼尔着,世一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明天国际图书合作出版,2007,页68。
- 注2:昆虫图监:昆虫、蜘蛛和其他陆栖性节肢动物,乔治麦格文着,猫头鹰出版城邦文化发行,2000,页138。
一般是指生物中的蚊子。是昆虫纲双翅目之下的一个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