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颇字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新华字典

【笔画】:11

【部首】:

笔顺读写:
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撇、点
结构:左右结构
注音:ㄆㄛ
笔顺编号:53254132534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5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HCDM
繁简:简体
反向繁简符号:ft
异体字UNICODE:9817,2947C,
统一码UNICODE:9887
仓颉:DEMBO
郑码:XIGO
四角:41282
英语翻译:
lean one side; very, ra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po1 po2◎ 潮州话:po2 [饶平、揭阳、潮阳]pua2

[ pō ]

1. 偏,不正:偏颇。颇覆。颇僻。

2. 很,相当地;颇为(wéi)。颇佳。颇久。颇以为然。

3. 姓。

形容词

(1) (形声。从页,皮声。页(xié),人头。本义:头偏)

(2) 同本义

颇,头偏也。——《说文》

(3) 偏,倾斜,不平正

循绳墨而不颇。——《楚辞·离骚》

天不颇覆,地不偏载。——《史记·匈奴列传》

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书·洪范》

(4) 又如:颇覆(偏至一侧,只覆盖一部分。喻偏颇不公平;倾覆,倾倒);颇廻(偏差不正);颇侧(偏侧,不正);颇缘(饰有斜纹的边缘)

(5) 偏邪,不公正

君刑已颇,何以为盟主?——《左传·昭公二年》

朝廷不颇。——《荀子·臣道》

刑之颇纇。——《左传·昭公十六年》

书辞无颇。——《左传·昭公十二年》

人用侧颇僻。——《汉书·王嘉传》

(6) 又如:偏颇(偏于一方,不公正);颇子(歪心邪意;歹心);颇僻(偏颇邪僻);颇偏(不公平。也作“偏颇”);颇邪(偏颇邪恶);颇说(邪说);颇险(邪恶不正);颇辞(不正之辞);颇类(偏颇不平);颇激(偏激)

副词

(1) 略微;稍

颇通诸子百家之书。——《史记·贾生列传》

周以来乃颇可著。——《史记·三代世表》

山界颇开。——《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2) 又如:颇识几字,颇可(稍可);颇有用;颇败(稍微击败);颇采(稍稍采用);颇脱(时或,间或);颇讥(略有讥刺)

(3) 很;甚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颇颇(很是;甚是);颇为出色;颇多;颇少;颇佳;颇甚(极甚);颇为得体(甚为切当)

(5) 不可。通“叵” 。如:颇奈(颇耐。可憎,可恨。同叵耐);颇我(我是彼非)

頗【戌集下】【頁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𠀤音坡。《玉篇》不平也,偏也。《書·洪範》無偏無陂。《釋文》舊本作頗,音普多反。《又》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傳》在位不敦平,則下民僭差。

《多方》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韻補》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叶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又,攺頗爲陂,以从今音,古音遂湮滅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火切,音叵。《博雅》少也。

差多曰頗多,良久曰頗久,多有曰頗有。《史記·叔孫通傳》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廣韻》《集韻》𠀤普過切,音破。《集韻》偏也。一曰疑辭。

《集韻》蒲麋切,音皮。薳頗,楚人名,見左傳。

说文解字

頗【卷九】【頁部】

頭偏也。从頁皮聲。滂禾切

说文解字注

(頗)頭偏也。引伸爲凡偏之偁。洪範曰。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人部曰。偏者、頗也。以頗引伸之義釋偏也。俗語曰頗多頗久頗有、猶言偏多偏久偏有也。古借陂爲頗。如洪範古本作無偏無陂。顏師古匡謬正俗、李善文選注所引皆作陂。可證。迄乎天寶。乃據其時所用本作頗、而詔改爲陂。一若古無作陂者。不學而作聰之過也。陂義古皆在歌戈部。則又不知古音之過耳。从𩑋。皮聲。滂禾切。十七部。又匹我切。言部曰。詖古文以爲頗字。言古文之假借也。

【颇】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怎么读:

  • 形容词 不平正。  【组词】:「偏颇」。《楚辞.屈原.离骚》:「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其他字义

读音:
怎么读:

  • 副词 略微。《史记.卷一三.三代世表.太史公曰》:「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着。」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秦世不文,颇有杂赋。」
  • 副词 甚、很、非常。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清.袁枚〈答靖海侯〉:「自知获戾,颇觉悚惶。」
  • 副词 可。表疑问的语气。《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既出,(桓)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洛阳伽蓝记.卷三.菩提寺》:「上古以来,颇有此事否?」
  • 副词 不可。通「叵」。《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三.降魔变文》:「过去百千诸佛,皆曾止住其中,说法度人,量尘沙而颇算。」
  • 名词 姓。如明代有颇廷相。
【颇】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怎么读:

  • 甚、很、非常。  【组词】:颇感心慌、颇为可观
【颇】的解释(来源:小字典)
基本字义
  • 甚、很、非常。  【组词】:「颇感兴趣」、「颇为可观」、「颇有诚意」、「颇有见地」。
  • 倾斜不正。  【组词】:「偏颇」。
颇,中文单字之一,古文和现代文中皆用。有偏,不正和很,非常的意思。现代汉语解释也可以用作姓氏。

颇字的笔顺图解

十一

笔顺

1

横撇

横撇

2

撇

3

竖

4

横撇

横撇

5

点

6

横

7

撇

8

竖

9

横折

横折

10

撇

11

点

颇字的笔顺分步演示图

颇字组词更多 >>

颇字成语更多 >>

颇字组词造句

关于颇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颇的单词更多 >>

颇字的书法

颇的字源演变

颇的字形对比

颇字导航

上一个:

下一个: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