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百家姓_郦
当前位置:首页 百家姓

百家姓"郦"的排名

解释

起源

郦姓主要源自:风姓。

郦姓起源一

是黄帝的后裔。夏朝建立后,夏王禹追封先代遗民,封黄帝后人涓于郦邑(河南省内乡县郦城村),建立郦国。春秋中期,郦国被晋国攻灭,又被周天子封于陈留(河南省开封市),以原国名命姓,称为郦姓。

郦姓起源二

郦姓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远古骊山氏女娲,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郦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大禹建立了夏王朝以后,敬重上古世代的伟人黄帝,就将黄帝的一个后人封在郦(今河南内乡),让他们建立了郦国。郦国王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作为姓氏,世代相传,称为郦氏,是今天郦氏的最早起源。到了楚汉争霸之际,有郦氏族人郦食其,陈留人(河南开封),本为里监门吏。因献计克陈留著功,被封为广野君。郦食其常为说客,出使于诸侯之间。后说齐,凭舌下齐七十二城,及韩信袭齐,齐以郦食其卖己,遂烹之。

诸暨郦氏迁徙路线:河南内乡→河南新蔡(固始)→陕西骊山(临潼)→河南陈留(开封)→河北涿州→河北郦亭→江苏维扬(扬州)→浙江会稽(长子);浙江兰溪(次子);浙江诸暨(三子);浙江台州(幼子)。其中,浙江诸暨郦氏发展到江苏丹阳、江苏镇江、江苏常州、山东青州、安徽安庆、上海市区、湖南耒阳、广东肇庆、浙江义乌、浙江衢州、浙江杭州、四川成都、香港、台湾、美国等地。

新蔡郡:原为周朝吕国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带。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故名,也称为新蔡。汉朝设置新蔡县。晋朝时期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南北朝时期北齐改为广宁郡。隋朝时期又改名为蔡州。

开封:广野堂;会稽:长揖堂;兰溪:枕湖堂;诸暨:永思堂、明经堂;丹阳:注经堂;三门:积善堂。

一、郦(酈)lì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辽宁之建平,黑龙江省之嫩江,江西之吉安、宜丰,浙江之椒江,四川之长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黄帝之后,支孙食采於郦,因氏。”此以邑为氏。郦,春秋楚邑,在今河南内乡县东北。望出新蔡。汉初有郦食其(音lìyìjī),陈留离阳人,号广野君。曾孙汉赐以“食其”为氏;玄孙武,平帝时为侍中,复改“侍其”。北魏时有郦道元,地理学家;元代有郦希诚;又有郦埙,正德举人;明代有郦镛,任光禄卿。

二、郦(酈)

郦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郦姓起源:黄帝裔孙封于郦(故城在今河南内乡东北),后因以为氏。

郦姓名人:

郦食其,汉时陈留高阳人,高祖时说客,后为齐王所烹。郦道元,北魏时东荆州刺史,撰《水经注》四十卷。

郡望:新蔡。

历史名人

郦姓古代名人

郦涓黄帝八世孙,禹治水成功后,建立夏朝,尊崇华夏始祖黄帝,封其后人酉涓于郦邑(今河南内乡),建立郦国,改称郦涓,是为内乡始祖,成为中华郦氏宗族最早的源头。

郦庞周朝,涓公四十五世孙,周惠王六年庚戌(前671年),被朝廷册封为陈留侯,定居陈留(今河南开封),重新开基立业,是为陈留始祖。

郦食其秦朝,庞十七世孙,魏安釐王九年(前268年)生于魏国陈留高阳(今河南杞县)。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春,刘邦兵临陈留,食其跟随刘邦,用计攻克陈留,被封为广野君。汉王三年(前204年)秋,劝齐王田广以七十余城降汉。汉王四年戊戌初(前204年11月),韩信发兵袭击齐国,齐王田广认为被骗,乃烹杀食其,时年约六十有五。

郦商秦朝,字良臣,食其之弟,魏安釐王二十四年(前253年)生于魏国陈留高阳,早年学习用兵之道。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春,刘邦攻克陈留后,商率部下跟随刘邦进攻秦朝,屡立战功。楚汉战争中,转战于中原各地。汉高帝六年(前201年)正月,被封为曲周侯。此后,又跟随高帝出征陈豨、英布。汉高后八年秋,商去世,在位二十二年,终年约七十四岁,谥曰景侯,葬于其兄广野君墓左侧。

郦炎汉朝,字文胜,食其公十五世孙,生于汉桓帝和平元年庚寅(150年)。迁居涿州(今河北涿州),是为涿州始祖。炎有高超的逻辑、诗文、音乐才华。熹平六年丁巳(177年),因冤案被捕,在狱中被折磨致死,时年二十八岁。

郦道元北朝,字善长,生于魏孝文帝延兴二年壬子(472年)。为官期间,采取严厉手段,打击邪恶势力,但因此得罪权贵。孝昌三年丁未十月(527年11月),雍州刺史萧宝夤在长安发动叛乱,北魏朝廷任命道元为关右大使,被萧宝夤叛军杀害,终年五十六岁。道元勤奋好学,广泛阅读各种奇书,经过多年辛苦,终于写成名垂青史的著作《水经注》,记录河流1252条,全书达30万字,共四十卷,开创了我国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在世界地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郦范南北朝,世居北魏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北魏著名栋樑大臣,官至青州刺史、尚书右丞、永寧公爵。489年,因病去世,谥曰穆公。有五子:郦道元、郦道峻、郦道博、郦道慎、郦道约。

郦昶唐代,功臣

郦斌孙北宋,功臣

郦琼宋朝(1104年-1153年),相州临漳(今属河北)人。宋朝武将,后降金。

郦权金代,诗人

郦文绍南宋,功臣

郦光祖明代,学者

郦滋德清朝,浙江诸暨县宝善堂人,清代后期诸暨诗人、画家。

郦姓近代名人

郦堃厚中华民国籍,诸暨县横街人。1932年回国,历任国立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南京应用化学所主任、化学兵工所少将署长、国民党军政部航空署防空研究班教官。1949年,在中华民国时期,担任国防部兵工研究院首任院长。1950年获得中将军衔。对于火箭、导弹、核武器均有独到研究。1964年起,历任台湾清华大学教授、高雄化学工业公司董事长、台湾原子能委员会委员、自然科学促进会理事长,多次赴美国研究考察。1970年在台湾因病去世。

郡望

新蔡郡:原为周朝吕国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带。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故名,也称为新蔡。汉朝设置新蔡县。晋朝时期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南北朝时期北齐改为广宁郡。隋朝时期又改名为蔡州。

开封:广野堂;会稽:长揖堂;兰溪:枕湖堂;诸暨:永思堂、明经堂;丹阳:注经堂;三门:积善堂。

一、郦(酈)lì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辽宁之建平,黑龙江省之嫩江,江西之吉安、宜丰,浙江之椒江,四川之长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黄帝之后,支孙食采於郦,因氏。”此以邑为氏。郦,春秋楚邑,在今河南内乡县东北。望出新蔡。汉初有郦食其(音lìyìjī),陈留离阳人,号广野君。曾孙汉赐以“食其”为氏;玄孙武,平帝时为侍中,复改“侍其”。北魏时有郦道元,地理学家;元代有郦希诚;又有郦埙,正德举人;明代有郦镛,任光禄卿。

二、郦(酈)

郦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郦姓起源:黄帝裔孙封于郦(故城在今河南内乡东北),后因以为氏。

郦姓名人:

郦食其,汉时陈留高阳人,高祖时说客,后为齐王所烹。郦道元,北魏时东荆州刺史,撰《水经注》四十卷。

郡望:新蔡。

姓氏源流

一、郦(酈)lì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辽宁之建平,黑龙江省之嫩江,江西之吉安、宜丰,浙江之椒江,四川之长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黄帝之后,支孙食采於郦,因氏。”此以邑为氏。郦,春秋楚邑,在今河南内乡县东北。望出新蔡。汉初有郦食其(音lìyìjī),陈留离阳人,号广野君。曾孙汉赐以“食其”为氏;玄孙武,平帝时为侍中,复改“侍其”。北魏时有郦道元,地理学家;元代有郦希诚;又有郦埙,正德举人;明代有郦镛,任光禄卿。

二、郦(酈)

郦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郦姓起源:黄帝裔孙封于郦(故城在今河南内乡东北),后因以为氏。

郦姓名人:

郦食其,汉时陈留高阳人,高祖时说客,后为齐王所烹。郦道元,北魏时东荆州刺史,撰《水经注》四十卷。

郡望:新蔡。

堂号

开封:广野堂;会稽:长揖堂;兰溪:枕湖堂;诸暨:永思堂、明经堂;丹阳:注经堂;三门:积善堂。

一、郦(酈)lì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辽宁之建平,黑龙江省之嫩江,江西之吉安、宜丰,浙江之椒江,四川之长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黄帝之后,支孙食采於郦,因氏。”此以邑为氏。郦,春秋楚邑,在今河南内乡县东北。望出新蔡。汉初有郦食其(音lìyìjī),陈留离阳人,号广野君。曾孙汉赐以“食其”为氏;玄孙武,平帝时为侍中,复改“侍其”。北魏时有郦道元,地理学家;元代有郦希诚;又有郦埙,正德举人;明代有郦镛,任光禄卿。

二、郦(酈)

郦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郦姓起源:黄帝裔孙封于郦(故城在今河南内乡东北),后因以为氏。

郦姓名人:

郦食其,汉时陈留高阳人,高祖时说客,后为齐王所烹。郦道元,北魏时东荆州刺史,撰《水经注》四十卷。

郡望:新蔡。

拼音:

注音:ㄌㄧˋ,ㄓˊ

笔顺读写:横、竖、横折钩、点、竖、横折钩、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部首:
笔画数:9
结构:左右
繁简对应:
五笔:GMYB
部外笔画:7
统一码:90E6
仓颉:MBNL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