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百家姓_户
当前位置:首页 百家姓

百家姓"户"的排名

解释

起源

户姓主要源自:姒姓。

源于姒姓,出自大禹的后代,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左传》、《汉书》等记载,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强行继承了王位,建立夏朝,自称夏后启。夏启的做法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度,引起了一些诸侯国的极大不满。其中有一个诸侯国叫有扈氏国,也是大禹的后人,是夏启的庶兄,受封于有扈(今陕西扈县),建立有扈国。有扈氏首领觉得自己有责任维护传统的禅让制度,于是就起兵讨伐夏启。夏启立即召集天下诸侯兴师镇压。由于大禹刚逝世不久,诸侯们对大禹的丰功伟绩记忆犹新,因此大多愿意出兵助夏启,所以夏启就占了很大的优势。双方军队在甘(今陕西户县)相遇。交战前,夏启对部下发布了一篇誓师辞,这就是著名的《甘誓》,记载在典籍《尚书》中,其中列举了有扈氏国的种种罪状,并公布了作战计划及赏罚规定。

战斗开始后,尽管有扈氏族人英勇奋战,但毕竟寡不敌众,结果战败。夏启趁势灭掉了有扈氏国。有扈氏族人后来以原国名为姓氏,称有扈氏,后简化为单姓扈氏、有氏。

有氏因已失国,遂改称冇氏。“冇”就是“没有”的意思,以念失国之痛。扈氏后来又分为扈氏、户氏、鄠(Hù)氏三氏。其实扈、户、鄠三字音同字异,实为一姓。户氏就是由“扈”字去“邑”而为户氏;而鄠氏则是因秦始皇改“扈”为“鄠”,因称鄠氏。扈氏、户氏、鄠氏、冇氏,四氏同宗同源,世代相传至今。

另有一说,是夏启建立了夏王朝以后,将自己的后代分封在扈地(今陕西户县),建立了扈国。而扈国公族的后代,有的以国名为姓氏,称扈氏,是扈氏的另一支来源。

著名的东汉学者王符在《潜夫论·志氏姓》中记述:“祝融之孙,分为八姓:己、秃、彭、姜、妘、曹、斯、芈。己姓之嗣飂叔安,其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焉。乃学扰龙,以事帝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朡川。朡夷、彭姓豕韦,皆能驯龙者也。豢龙逢以忠谏,桀杀之。凡因祝融之子孙,己姓之班,昆吾、籍、扈、温、董……” 总之,年代久远,实不可考,宜传宜信,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附_夏启《甘誓》:夏启称王。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户姓起源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扈地干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中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后魏代北鲜卑族有扈地干氏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其过程中,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扈地干氏部落在此期间改为汉姓扈氏、干氏两种姓氏,逐渐融合到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户姓起源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 满族扈伦纳喇氏,通古斯语为Hulunnara,汉义“盔顶”,以扈伦河名为部名,因以称氏,后蒙古酋长星根达尔汉灭扈伦纳喇部,兼并其民众,迁徙叶赫河岸为叶赫部,以部为氏,改称叶赫氏,满语为Yehe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与哈达部、乌喇部、辉发部各自在扈伦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史称“扈伦四部”,后皆为后金天命汗(清太祖)佟·努尔哈赤所统一。清朝中叶以后,扈伦纳喇氏的主要分支叶赫氏、扈伦氏、纳喇氏等,多冠汉姓为扈氏、叶氏、那氏、纳氏等。

⑵. 满族瑚锡哈哩氏,亦称祜什哈礼氏、瑚克沙哈里氏,满语为Husihari Hala,以地为氏,世居瑚锡哈理(今黑龙江宁安东北部)、依兰费尔塔哈(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三姓(今黑龙江依兰)等地。后有赫哲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赫哲族氏、锡伯族瑚锡哈哩氏多冠汉姓为扈氏、华氏、关氏、胡氏等。

⑶. 满族科奇哩氏,亦称柯齐礼氏、郭齐里氏,满语为Keciri Hala,世居瓦尔喀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扈氏。

⑷. 满族托和啰氏,亦称托科罗氏、托活络氏、脱阔罗氏、托忒克氏,满语为Tohoro Hala,汉义“套马”或“把袋子驮在马背上”,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喀穆(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南)、奥里迷(今黑龙江同江)、毕瞻(今黑龙江毕瞻河流域)、松花江与黑龙江沿岸。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晚期以后多冠汉姓为扈氏、陶氏、托氏、妥氏等。

户姓起源四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扈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扈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有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改蒲氏

关于蒲氏的得姓经过,《十六国春秋》的《前秦录》上有一段记载,说明得最为清楚:“其先有扈氏之苗裔,其后家池生蒲,长五丈,时感异之,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另外,《晋书苻洪传》也指出:“其先家居池中生蒲,皆长三丈,因号蒲家,遂以为氏,后为苻氏”。

当时,不管蒲氏先人家池中的蒲,究竟是五丈高还是三丈高,这种情形的确令人惊异,则是完全一样的。蒲姓的人得姓于此,也真可以说是饶有趣味了。

蒲氏血缘所出的有扈氏,根据考证,是上古圣君夏禹的苗裔,三代以后,世代都是西羌的酋长。正由于他们世居西羌,又出现于南北朝所谓胡人纷纷入侵中原的时候,所以常常被人误会他们也是外来的胡人,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实际上,蒲姓的人都是名正言顺的炎黄子孙。

蒲氏为黄帝的子孙,而不是后来外来的种族,可以在《路史》一书上找到有力的证据,该书指出:“系出姒姓,有扈氏后,世为西羌酋长。”

上古的另一位圣君虞舜的后裔之中,据说也有以蒲为氏的。《万姓统谱》一书指出:“夏封舜于蒲州,因氏,望出河东”之说。

古时以蒲为名的地方,大致有两处,一处在现在河北省长垣县,是春秋时代卫国之地;另一处在今山西省(左耳旁显)县的西北,俗名斩祛垣,则是当时晋国的一个邑。以蒲为姓的虞舜后裔,究竟跟这两个地方有没有直接的关联,就没有确实的资料可资考证了。

《聊斋志异》,多年以来脍炙人口,深入民心,是一部不朽文学名著,而大家都知道,该书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蒲松龄。蒲松龄是前清康熙年间的山东淄川人,一生肆力古文,悲愤感叹,自成一家,而且著述甚富,是历史上有名的杰出文学家之一。他的成就,当然更是后世每一位蒲姓人士的共同光荣。

改干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中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后魏代北鲜卑族有扈地干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其过程中,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扈地干氏部落在此期间改为汉姓扈氏、干氏两种姓氏,逐渐融合到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一、户h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乐亭、尚义、黄骅,山东之平邑、东平,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峡江,湖南之芷江,四川之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白族、满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上声”部。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昆吾氏后有户氏。本巴姓。’望出京兆。”昆吾,夏同盟部落,其地在今河南濮阳西南。(按:《中国姓氏大全》称:“己姓,在今河南许昌市东。“己姓”为是;“巴姓”,误。)(2)《姓氏词典》据《希姓录》云:“系东户氏的后代。”

二、户

户姓分布:浙江萧山、义乌、台湾彰化、台中、广西都安、河南洛宁、巩县、商城、延津、汝南、江苏涟水、江都、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户姓起源:源自己姓。夏时昆吾(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后迁濮阳县)之后有扈氏,后去邑为户氏,见《路史》。亦见《姓苑》(15、21)。

户姓名人:

户尊,汉时人。户校,明时顺天举人。

郡望:京兆。

其他:《姓氏考略》:户氏本巴姓。误。

姓氏源流

一、户h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乐亭、尚义、黄骅,山东之平邑、东平,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峡江,湖南之芷江,四川之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白族、满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上声”部。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昆吾氏后有户氏。本巴姓。’望出京兆。”昆吾,夏同盟部落,其地在今河南濮阳西南。(按:《中国姓氏大全》称:“己姓,在今河南许昌市东。“己姓”为是;“巴姓”,误。)(2)《姓氏词典》据《希姓录》云:“系东户氏的后代。”

二、户

户姓分布:浙江萧山、义乌、台湾彰化、台中、广西都安、河南洛宁、巩县、商城、延津、汝南、江苏涟水、江都、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户姓起源:源自己姓。夏时昆吾(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后迁濮阳县)之后有扈氏,后去邑为户氏,见《路史》。亦见《姓苑》(15、21)。

户姓名人:

户尊,汉时人。户校,明时顺天举人。

郡望:京兆。

其他:《姓氏考略》:户氏本巴姓。误。

拼音:

注音:ㄏㄨˋ

笔顺读写:点、横折、横、撇

笔画数:4
笔顺编号:4513
结构:单一结构
姓名学:
部首:
字意五行:
字型分析:单一结构
繁简对应: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