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百家姓_宰
当前位置:首页 百家姓

百家姓"宰"的排名

解释

起源

宰姓主要源自:姬姓。

宰姓起源一

出自周朝宰父的后代,以官名作为姓氏。宰父是周朝的一个官名,职责是管理王朝的内外事务。宰父官的后代,大多数用祖上的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宰父氏或宰氏。后来宰父氏也有改成宰氏者。成为宰氏的一支。

宰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是一个以官职名作为姓氏的姓。据《元和姓纂》和《姓解》载,春秋时期有周公旦的后裔周公孔在周朝担任太宰,故被称为宰孔、宰周公。他的后代以祖上的官职作为姓氏,称宰氏,成为宰氏的一支主要源流。宰姓始祖:宰孔(宰周公)。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大夫宰孔,周公之后,以官为姓。宰予,仲尼弟子。”《姓解》上指出:“周卿士宰孔之后……”还说: “当时周天子的太宰的后裔之中,也有以宰为姓的。”由此可见,头一个以宰为姓的人,是周朝时宰孔的周公子孙,他们在距今2000多年前“以官为氏”而姓了宰。源自周大夫宰孔的宰氏,由于是周公之后,发祥于当时的鲁国,即是今山东省境内。著名的孔子弟子宰予,便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出自太宰的一支宰氏,据《姓解》上说是“望出西河”,古代的西河,在今山西省的西北部。故宰氏后人尊宰孔为宰姓的始祖。

宰姓起源三

源于官位,出自殷商王朝官吏宰,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宰,是殷商时期就设有的官称,最初是对厨师的称谓,后逐渐晋升为负责家事和家奴,属于奴隶主贵族的臣仆。到了西周王朝时期,“宰”成为王公贵族家务事的总管,直接听命于王后,后来逐渐晋级为在君王左右参与政务,到了春秋初期,各诸侯国均有设置,后来甚至在卿、大夫家中皆设有,多称“太宰”、“家宰”等。例如,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就是卫国大夫孔俚的家宰,因为孔俚属于季氏家族,因此子路的官称就是“季氏宰”。

在宰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宰氏,世代相传至今。

宰姓起源四

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官吏宰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宰人,亦称宰官,是两周时期一方邑地的最高行政长官,也就是春秋时期的邑宰,战国时期以后的县令。起初,宰人的职责是负责掌管礼书(札书),并接待各级来宾,后来逐渐演变为负责主持公室内务,成为后来宰夫中的一种,常被外派为一邑之长官。

在宰人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宰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宰氏,世代相传至今。

宰姓起源五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宰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宰士,也是两周时期所设置的官称,负责管理王朝的事务,与宰夫不同的是,宰士仅只管理王家内外事务,不涉及宫外。宰士例归宰相辖制。后来在王朝最高行政机构饿司徒府中,也设有专职宰士。

在宰士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宰士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宰氏、士氏,世代相传至今。

宰姓起源六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宰辠,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宰辠,亦称宰罪,原来是周王朝分设在各邑监狱中办事的官吏,类如今天的典狱长。“辠”,就是罪人、犯人。著名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宰辠,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实际上就是监督罪犯服役的执法官吏,是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刑官之一。在后来的秦朝时期,秦始皇因为“辠”字与古“皇”字相似,因此改“宰辠”为“宰罪”。

在宰辠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宰辠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宰氏、辠氏,世代相传至今。

宰姓起源七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末期的宰衡,属于以官爵尊号为氏。宰衡,是西汉末期独特的一种官称,是汉平帝刘衎授予大司马、安汉公王莽的官爵尊号。西汉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汉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臣子通过篡位当皇帝的先河。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农民起义军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王莽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历十五年灭亡。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砍掉脑袋又被割去舌头的皇帝。

新莽王朝灭亡后,王莽一族被残酷屠戮,其族人分散四处迁逃,其中有以王莽尊号为姓氏者,改王氏为宰氏、衡氏,世代相传至今。

宰姓起源八

源出蒙古族蔑里乞部族,先祖为元朝时期担任宰相的蔑里乞·马扎儿台。明朝初期,蔑里乞·马扎儿台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汉姓,称宰氏,以随军攻打威宁战死,家属安置于威宁躲避兵乱灾祸,后一部分信奉伊斯兰教融入回民族,世代相传至今,主要分布在今贵州省的威宁县炉山镇、黑石镇、草海镇,以及云南等地。

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宰姓出自姬姓。上古周朝时,朝廷里面设有一种叫作太宰的官职,主要掌管朝廷升迁官员,传达发布天子命令的事务,是很重要的官职。周朝开国元勋周公旦的后代均为周朝卿士,其中有个叫周公孔的曾经担任太宰,故又称宰孔、宰周公。周公孔的后代有的就以他的官职名作为姓氏,称为宰氏,世代相传。周朝时候,太宰又称为宰父,所以太宰的后代中有的就复姓宰父,后来有一部分渐渐地简化为单姓宰。这是宰姓历史上的又一个发展。中国宰氏的后裔,有两支出处,要想找自己出在哪一支,无史料可查证,只有到自家的族谱上去追踪了。在今河南、湖北、山东等均有分布。

西河郡:战国时期魏国开始设置河西郡。地点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两省之间的黄河沿岸一带地区。

临淄堂:孔子的门下产生了很多栋梁之才,其中有一个叫宰予的,做了临淄宰。他是孔子门下的四科(予属言语科)十圣之一,后来在宋代被封为临淄公。

一、宰zǎ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围场,山西之太原、大同、忻州,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安徽之贵池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姬姓,周卿士宰周公之后,又有宰孔者,皆周太宰,以官为氏。今望出西河。”(按:《姓氏考略》注引《姓解》则称:“周卿士宰孔之后;又周大宰后,以官为氏。”与郑说微别。)春秋时鲁有宰予,孔子弟子;汉代有宰宣;元代有宰沂,又有宰需,至正进士;明代有宰用,都督佥事;又有宰魁,知县。

二、宰

宰姓分布:河南林县、内黄、上海嘉定、安徽淮南、西藏察隅、台湾台中、台南、台北、嘉义、江西萍乡、井岗山、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宰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公旦之裔周公孔为周太宰,又称宰孔或宰周公,其后以官名为氏,见《风俗通》。

2、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

3、台湾土著姓。

宰姓名人:

宰予,春秋时孔子弟子。

郡望:鲁郡、西河。

历史名人

宰姓古代名人

宰孔周朝,名孔,大夫,任周王室太宰,周公之后,亦称周公孔、宰周公。或谓即周公忌父,或谓周公忌父弟。为宰姓的始祖。

宰予春秋(公元前522-458),中国儒学者,鲁国人,字子我,故又名宰我,孔子的得意门生,列于孔门言语科,口才特别好,而勿厚于德,和子贡一样因为辩才而有名。有一次他问他的老师孔子说:“一个人死了父母以后要求守孝三年,这时间是不是过于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仪,礼仪一定会遭到破坏的;三年不奏乐,音乐也肯定会溃散。依我之见,守孝的时间一年也就够了。”孔子反问:“父母去世一年以后就一切恢复正常,你能心安理得吗?”宰我说:“能。”孔子说:“你要是能安心就那样做。君子在为父母守孝的时候,即使吃美食也不会觉得甘美,听音乐也不会觉得好听,所以才不忍心那样做呀。”宰予退了出去。孔子说:“宰我实在是太不仁义了。小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开始能稍微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子女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道理呀。”看到宰我在白天睡觉,孔子又说:“朽木不可雕也。”称“以言取人,失之宰予。”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宰予后来当了临淄大夫,又说其参与田常作乱而被陈恒所杀,但唐代司马贞疑此说把阚止(亦字子我)当宰予。宰予在唐开元年间被封为“齐侯”,宋又封“临淄公”,后又改称为“齐公”。宰予曾任齐国临淄大夫,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宰晁汉朝,据《后汉书·独行·彭修传》载,汉建武年间,西部都尉宰晁代行太守之职,“以微过收吴县狱吏,将杀之”,经郡功曹彭修的劝解方免其罪罚。

宰应文明朝,江宁人。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家境很贫穷。长大以后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他把父母的形象刻成木头人,而且像对待活人一样来侍奉,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成为当时有名的孝子。

宰让周朝,宋国人,曾制定宋国的礼仪制度

郡望

西河郡:战国时期魏国开始设置河西郡。地点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两省之间的黄河沿岸一带地区。

临淄堂:孔子的门下产生了很多栋梁之才,其中有一个叫宰予的,做了临淄宰。他是孔子门下的四科(予属言语科)十圣之一,后来在宋代被封为临淄公。

一、宰zǎ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围场,山西之太原、大同、忻州,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安徽之贵池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姬姓,周卿士宰周公之后,又有宰孔者,皆周太宰,以官为氏。今望出西河。”(按:《姓氏考略》注引《姓解》则称:“周卿士宰孔之后;又周大宰后,以官为氏。”与郑说微别。)春秋时鲁有宰予,孔子弟子;汉代有宰宣;元代有宰沂,又有宰需,至正进士;明代有宰用,都督佥事;又有宰魁,知县。

二、宰

宰姓分布:河南林县、内黄、上海嘉定、安徽淮南、西藏察隅、台湾台中、台南、台北、嘉义、江西萍乡、井岗山、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宰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公旦之裔周公孔为周太宰,又称宰孔或宰周公,其后以官名为氏,见《风俗通》。

2、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

3、台湾土著姓。

宰姓名人:

宰予,春秋时孔子弟子。

郡望:鲁郡、西河。

姓氏源流

一、宰zǎ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围场,山西之太原、大同、忻州,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安徽之贵池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姬姓,周卿士宰周公之后,又有宰孔者,皆周太宰,以官为氏。今望出西河。”(按:《姓氏考略》注引《姓解》则称:“周卿士宰孔之后;又周大宰后,以官为氏。”与郑说微别。)春秋时鲁有宰予,孔子弟子;汉代有宰宣;元代有宰沂,又有宰需,至正进士;明代有宰用,都督佥事;又有宰魁,知县。

二、宰

宰姓分布:河南林县、内黄、上海嘉定、安徽淮南、西藏察隅、台湾台中、台南、台北、嘉义、江西萍乡、井岗山、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宰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公旦之裔周公孔为周太宰,又称宰孔或宰周公,其后以官名为氏,见《风俗通》。

2、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

3、台湾土著姓。

宰姓名人:

宰予,春秋时孔子弟子。

郡望:鲁郡、西河。

堂号

临淄堂:孔子的门下产生了很多栋梁之才,其中有一个叫宰予的,做了临淄宰。他是孔子门下的四科(予属言语科)十圣之一,后来在宋代被封为临淄公。

一、宰zǎ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围场,山西之太原、大同、忻州,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安徽之贵池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姬姓,周卿士宰周公之后,又有宰孔者,皆周太宰,以官为氏。今望出西河。”(按:《姓氏考略》注引《姓解》则称:“周卿士宰孔之后;又周大宰后,以官为氏。”与郑说微别。)春秋时鲁有宰予,孔子弟子;汉代有宰宣;元代有宰沂,又有宰需,至正进士;明代有宰用,都督佥事;又有宰魁,知县。

二、宰

宰姓分布:河南林县、内黄、上海嘉定、安徽淮南、西藏察隅、台湾台中、台南、台北、嘉义、江西萍乡、井岗山、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宰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公旦之裔周公孔为周太宰,又称宰孔或宰周公,其后以官名为氏,见《风俗通》。

2、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

3、台湾土著姓。

宰姓名人:

宰予,春秋时孔子弟子。

郡望:鲁郡、西河。

拼音:zǎi

注音:ㄗㄞˇ

笔顺读写:点、点、横撇/横钩、点、横、点、撇、横、横、竖

笔画数:10
笔顺编号:4454143112
结构:上下结构
姓名学:
部首: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7
字型分析:上下结构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