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百家姓_黄
当前位置:首页 百家姓

百家姓"黄"的排名

解释

起源

黄姓主要源自:嬴姓。

1、源自嬴姓,以国名为氏。有三种说法:

①远祖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其后裔中有黄氏者,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②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少昊金天氏后裔台骀,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

③远祖可追溯到远古掌火之官吴回(祝融)之子陆终。陆终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以国名为氏,称黄姓。

2、源自官位,以官职称谓为氏。有两种说法:

①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伏羲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龙师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龙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龙氏等。

②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黄云,是黄帝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云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云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云氏等。

3、源于改姓而来:

①其他汉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②回族改黄姓:今回族黄氏,是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③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宋朝时期,黄姓大约有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6%,排在第9位。黄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27.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福建,这两省黄姓大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53.5%;其次分布于浙江、四川、广东、河南,这四省的黄姓又集中了24.5%。全国形成了以赣浙、闽粤、四川、河南为中心的四大块黄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黄姓大约有2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3%,排在第7位。江西仍为黄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23.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两省,这两省黄姓大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广东、广西、浙江,这三省的黄姓又集中了30%。宋、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黄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83%,净增加了100万。黄姓人口分布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闽粤桂两大块黄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黄姓人口近27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2%,排在第7位。广东为黄姓人口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19.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四川、湖南三省,大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这五省又集中了28%。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分水岭,以北少黄姓、以南多黄姓的分布局面。长江以南,尤以珠江三角洲为黄姓高聚集区。其次,四川东南部,湖南东部和江西南部形成两大块次高密度的黄姓区。在近600年期间,黄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当代黄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广东中部、湖南东部、江西南部、四川东南,每平方公里的黄姓人口达到8.7人以上,占国土面积的5.7%,大约有567万人;在广西、广东、湖南南部、台湾、江西南部、福建南部、贵州东南、新疆喀什地区,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4.2%以上,在广西的桂林和钦州地区、广东的雷州半岛的比例高达8.4%以上,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11.6%;四川、云南东部、贵州西北、湖南北部、湖北、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大部,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4.2%,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22.6%;其他北方和西北广大地区,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以下,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65.8%,其中比例不足0.5%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

江夏郡:漢高帝置郡。相當於今天湖北省武漢一帶。治所在安陸,今天湖北省安陸市。

南安郡:南朝梁天监(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治晋安县(今南安市丰州镇),辖今莆田、泉州、漳州、厦门四市地。

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濮阳市西)。

东阳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属扬州。治金华县(金华市婺城区)。

松阳郡:隋朝置郡,今浙江省松阳县。

櫟陽郡:古縣名,故城在今天陝西省臨潼縣東北。

安定郡:漢武帝置郡。相當於今天甘肅省平涼地區及寧夏西部,治所高平,在寧夏固原縣。

房陵郡:漢置房陵縣,屬漢中郡。建安末年置房陵郡,在今天湖北省房縣地區。

漢東郡:古縣名。故城在今天湖北省鍾祥縣西北。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後置上谷郡。相當於今天河北省西北部,治所沮陽,在今天河北省懷來縣。

谯郡:东汉建安年间置,相当于今天安徽,河南二省之间地区。

山谷堂:因黄庭坚著有《山谷集》而得名。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

江夏堂:典出东汉安陆人黄香,九岁丧母,对父极孝,夏天扇枕席,冬天暖被窝。博学经典,善写文章,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官至魏郡太守。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一、黄huá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路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回、满、蒙、侗、鲜、彝、傣、羌、壮、白、畲、黎、水、京、苗、瑶、土家、布依、纳西、赫哲、仫佬、拉祜、哈尼、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嬴姓。陆终之后受封於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姓氏考略》据《宋学士集》注云:“臺(台)骀封於汾州,其后为沉、姒、蓐、黄诸国。为晋所灭,后亦以黄为氏。”台骀,相传为古帝少昊之苗裔,世为水官之长。颛顼封之于汾川,后遂以为汾水之神。汾州,即今山西汾阳。

3、突厥族亦有黄姓。《唐书·突厥传》载:苏禄大首领莫贺达干、都摩支二部方盛。而种人自谓娑葛后者为黄姓;苏禄为黑姓。更相猜仇。天宝十二载,黑姓部立登里伊罗蜜施(dēnglǐyīluómìshī)为可汗。至德后,黄、黑姓皆立可汗相攻。中国(按:此当指唐王朝)方多故,不暇治也。

4、《姓氏考略》据《唐书》又注:“邕管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

5、为陆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姓》载:“元黄公望,本姓陆,出继永嘉黄翁,遂冒姓黄氏。”

6、清代高丽族亦有黄姓,散处易州、开州等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7、为清代满族黄佳氏、乌雅氏所改,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8、为赫哲族之朝日朝恩克“哈拉”所改。“朝日朝恩克”,赫哲语为黄鼠狼,当为氏族图腾,以之名族,以族为氏,或依其汉意“黄鼠狼”之首音取“黄”而为单姓。

9、黎族之黄姓,海南白沙县有分布。因方音所致,王、黄不分,或称本姓王,后作“黄”;或谓本姓黄,后作“王”。

10、壮族之“黄”,乃“皇帝”之意。

11、白族之黄姓,源於图腾崇拜。白族语称“介恥”,或为“盖恥”。汉意为“鸡氏族”,即以鸡为其图腾的氏族,遂以鸡名其族,以族名为姓。后或据其汉意为单姓姬、纪,或音变而为奚、高、黄等。

12、裕固族之黄姓,则由西喇氏所改。“西喇”,本户族名,或以代姓。汉意为黄色,后或依其汉意而为单姓“黄”。

二、黄(黃)

黄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人口2.2%,为中国人口最多10个姓之一。黄姓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区)亦多此姓,上述5省(区)黄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56%。

黄姓起源:

1、系自嬴姓。颛顼曾孙陆终之后,受封于黄(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12里),春秋时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出于金天氏。自台骀封于汾州(故治在今山西汾阳),其后为沈、姚、蓐、黄诸国,为晋所灭,后亦以黄为氏,见《宋学士集》。

3、河西黄氏出自汉、晋时匈奴屠各部。

4、金时女真人移剌氏(即耶律氏),汉姓为黄。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牛庄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黄佳氏、乌雅氏、伊喇氏等后均改为黄氏。

5、唐时突厥人姓突骑施后改为黄、黑二氏。

6、唐时邕管(故治在今广西南宁)蛮有黄姓,见《唐书》。壮族姓。其先民以部落旗子颜色为姓。

7、清高丽人姓。凡三派,出易州、开州、益州等地。今朝鲜族姓。

8、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有黄姓,系藏族。

9、清贵州思州府土司黄姓始于明朝。

10、景颇族曾行氏;汉姓为黄。

11、裕固族西喇氏,汉族为黄。

12、哈尼族埃拉氏,汉姓为黄。

13、台湾土著、白、赫哲、回、京、仫佬、苗、瑶、彝、布依、土家、黎(216

黄姓名人:

黄歇,春秋时楚春申君。

郡望:栎阳、安定、房陵、汉东、上谷、谯郡、江夏。

其他:

①台湾黄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共田、武田、守田、友田、横田、幸田、广田、广潮、广江、广��、广冈、广内等,这些姓均含黄字一部分或黄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全部恢复黄姓。②台湾土著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使用过日本姓高山、木下者,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重新选择了黄姓。

历史名人

黄姓古代名人

黄歇战国(前320年—前238年),战国,前320年-前238年,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楚国大臣

黄石公秦末汉初(约前292年-前195年),秦末汉初,约前292年-前195年,下邳(今江苏睢宁),道家学者

黄霸西汉(前130年-前51年),西汉,前130年-前51年,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官至丞相

黄香东汉(18年-106年),东汉,18年-106年,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官员、孝子

黄忠三国(?-220年),三国,?-220年,南阳(今河南南阳),封关内侯

黄盖三国,三国,生卒年不详,零陵,赤壁之战,献计火攻

黄凤麟隋朝(555年-626年),隋朝,555年-626年,江夏郡黄冈县,黄姓第一位状元

黄巢唐朝(820年-884年),唐朝,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仁泽唐朝(865年-945年),唐朝,865年-945年,福州侯官,黄姓第一武状元

黄居寀五代(933年-993年),五代,933年-993年,成都(今属四川),翰林待诏

黄筌五代(约903-965年),五代,约903-965年,成都(今属四川),画家

黄中庸北宋(1030年-1110年),北宋,1030年-1110年,福建兴化,文学家,政治家

黄庭坚北宋(1045年-1105年),北宋,1045年-1105年,分宁(今江西修水县),江西诗派的开创人,[15]

黄道婆元朝(1245年-1330年),元朝,1245年-1330年,海南,女工艺家

黄公望元朝(1269年-1354年),元朝,1269年-1354年,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画家

黄道周明朝(1585年-1646),明朝,1585年-1646,福建漳浦(今东山县),书画家、抗清英雄

黄绾明朝(1477年-1551年),明朝,1477年-1551年,浙江省黄岩县(今温岭市),礼部尚书

黄宗羲明末清初(1610年-1695年),明末清初,1610年-1695年,绍兴府余姚县,史学家、地理学家

黄龙士清朝(1651年-?),清朝,1651年-?,江苏泰州,围棋高手

黄慎清朝(1687年-?),清朝,1687年-?,福建宁化,画家

黄易清朝(1744年-1802年),清朝,1744年-1802年,浙江钱塘,篆刻家

黄景仁清朝,1749年-1783年,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诗人,文学家

黄祖江夏太守

黄权三国,巴西阆中人(今四川阆中)。

黄沉晋朝,魏郡斥丘人(今河北成安)。

黄回南朝,宋竟陵郡人(今湖北钟祥)。

黄法氍南朝,陈巴山新建人(今江西乐安龚坊)。

黄姓近代名人

黄以周清朝(1828年-1899年),清朝,1828年-1899年,定海厅(今舟山),内阁中书

黄飞鸿清朝(1847年-1925年),清朝,1847年-1925年,广东省南海县,岭南武术界宗师

黄遵宪清朝(1848年-1905年),清朝,1848年-1905年,广东嘉应州,诗人,外交家

黄兴清末民初,1874年-1916年,湖南省长沙县民国创建者之一

郡望

江夏郡:漢高帝置郡。相當於今天湖北省武漢一帶。治所在安陸,今天湖北省安陸市。

南安郡:南朝梁天监(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治晋安县(今南安市丰州镇),辖今莆田、泉州、漳州、厦门四市地。

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濮阳市西)。

东阳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属扬州。治金华县(金华市婺城区)。

松阳郡:隋朝置郡,今浙江省松阳县。

櫟陽郡:古縣名,故城在今天陝西省臨潼縣東北。

安定郡:漢武帝置郡。相當於今天甘肅省平涼地區及寧夏西部,治所高平,在寧夏固原縣。

房陵郡:漢置房陵縣,屬漢中郡。建安末年置房陵郡,在今天湖北省房縣地區。

漢東郡:古縣名。故城在今天湖北省鍾祥縣西北。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後置上谷郡。相當於今天河北省西北部,治所沮陽,在今天河北省懷來縣。

谯郡:东汉建安年间置,相当于今天安徽,河南二省之间地区。

山谷堂:因黄庭坚著有《山谷集》而得名。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

江夏堂:典出东汉安陆人黄香,九岁丧母,对父极孝,夏天扇枕席,冬天暖被窝。博学经典,善写文章,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官至魏郡太守。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一、黄huá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路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回、满、蒙、侗、鲜、彝、傣、羌、壮、白、畲、黎、水、京、苗、瑶、土家、布依、纳西、赫哲、仫佬、拉祜、哈尼、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嬴姓。陆终之后受封於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姓氏考略》据《宋学士集》注云:“臺(台)骀封於汾州,其后为沉、姒、蓐、黄诸国。为晋所灭,后亦以黄为氏。”台骀,相传为古帝少昊之苗裔,世为水官之长。颛顼封之于汾川,后遂以为汾水之神。汾州,即今山西汾阳。

3、突厥族亦有黄姓。《唐书·突厥传》载:苏禄大首领莫贺达干、都摩支二部方盛。而种人自谓娑葛后者为黄姓;苏禄为黑姓。更相猜仇。天宝十二载,黑姓部立登里伊罗蜜施(dēnglǐyīluómìshī)为可汗。至德后,黄、黑姓皆立可汗相攻。中国(按:此当指唐王朝)方多故,不暇治也。

4、《姓氏考略》据《唐书》又注:“邕管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

5、为陆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姓》载:“元黄公望,本姓陆,出继永嘉黄翁,遂冒姓黄氏。”

6、清代高丽族亦有黄姓,散处易州、开州等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7、为清代满族黄佳氏、乌雅氏所改,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8、为赫哲族之朝日朝恩克“哈拉”所改。“朝日朝恩克”,赫哲语为黄鼠狼,当为氏族图腾,以之名族,以族为氏,或依其汉意“黄鼠狼”之首音取“黄”而为单姓。

9、黎族之黄姓,海南白沙县有分布。因方音所致,王、黄不分,或称本姓王,后作“黄”;或谓本姓黄,后作“王”。

10、壮族之“黄”,乃“皇帝”之意。

11、白族之黄姓,源於图腾崇拜。白族语称“介恥”,或为“盖恥”。汉意为“鸡氏族”,即以鸡为其图腾的氏族,遂以鸡名其族,以族名为姓。后或据其汉意为单姓姬、纪,或音变而为奚、高、黄等。

12、裕固族之黄姓,则由西喇氏所改。“西喇”,本户族名,或以代姓。汉意为黄色,后或依其汉意而为单姓“黄”。

二、黄(黃)

黄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人口2.2%,为中国人口最多10个姓之一。黄姓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区)亦多此姓,上述5省(区)黄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56%。

黄姓起源:

1、系自嬴姓。颛顼曾孙陆终之后,受封于黄(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12里),春秋时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出于金天氏。自台骀封于汾州(故治在今山西汾阳),其后为沈、姚、蓐、黄诸国,为晋所灭,后亦以黄为氏,见《宋学士集》。

3、河西黄氏出自汉、晋时匈奴屠各部。

4、金时女真人移剌氏(即耶律氏),汉姓为黄。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牛庄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黄佳氏、乌雅氏、伊喇氏等后均改为黄氏。

5、唐时突厥人姓突骑施后改为黄、黑二氏。

6、唐时邕管(故治在今广西南宁)蛮有黄姓,见《唐书》。壮族姓。其先民以部落旗子颜色为姓。

7、清高丽人姓。凡三派,出易州、开州、益州等地。今朝鲜族姓。

8、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有黄姓,系藏族。

9、清贵州思州府土司黄姓始于明朝。

10、景颇族曾行氏;汉姓为黄。

11、裕固族西喇氏,汉族为黄。

12、哈尼族埃拉氏,汉姓为黄。

13、台湾土著、白、赫哲、回、京、仫佬、苗、瑶、彝、布依、土家、黎(216

黄姓名人:

黄歇,春秋时楚春申君。

郡望:栎阳、安定、房陵、汉东、上谷、谯郡、江夏。

其他:

①台湾黄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共田、武田、守田、友田、横田、幸田、广田、广潮、广江、广��、广冈、广内等,这些姓均含黄字一部分或黄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全部恢复黄姓。②台湾土著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使用过日本姓高山、木下者,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重新选择了黄姓。

姓氏源流

一、黄huá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路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回、满、蒙、侗、鲜、彝、傣、羌、壮、白、畲、黎、水、京、苗、瑶、土家、布依、纳西、赫哲、仫佬、拉祜、哈尼、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嬴姓。陆终之后受封於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姓氏考略》据《宋学士集》注云:“臺(台)骀封於汾州,其后为沉、姒、蓐、黄诸国。为晋所灭,后亦以黄为氏。”台骀,相传为古帝少昊之苗裔,世为水官之长。颛顼封之于汾川,后遂以为汾水之神。汾州,即今山西汾阳。

3、突厥族亦有黄姓。《唐书·突厥传》载:苏禄大首领莫贺达干、都摩支二部方盛。而种人自谓娑葛后者为黄姓;苏禄为黑姓。更相猜仇。天宝十二载,黑姓部立登里伊罗蜜施(dēnglǐyīluómìshī)为可汗。至德后,黄、黑姓皆立可汗相攻。中国(按:此当指唐王朝)方多故,不暇治也。

4、《姓氏考略》据《唐书》又注:“邕管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

5、为陆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姓》载:“元黄公望,本姓陆,出继永嘉黄翁,遂冒姓黄氏。”

6、清代高丽族亦有黄姓,散处易州、开州等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7、为清代满族黄佳氏、乌雅氏所改,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8、为赫哲族之朝日朝恩克“哈拉”所改。“朝日朝恩克”,赫哲语为黄鼠狼,当为氏族图腾,以之名族,以族为氏,或依其汉意“黄鼠狼”之首音取“黄”而为单姓。

9、黎族之黄姓,海南白沙县有分布。因方音所致,王、黄不分,或称本姓王,后作“黄”;或谓本姓黄,后作“王”。

10、壮族之“黄”,乃“皇帝”之意。

11、白族之黄姓,源於图腾崇拜。白族语称“介恥”,或为“盖恥”。汉意为“鸡氏族”,即以鸡为其图腾的氏族,遂以鸡名其族,以族名为姓。后或据其汉意为单姓姬、纪,或音变而为奚、高、黄等。

12、裕固族之黄姓,则由西喇氏所改。“西喇”,本户族名,或以代姓。汉意为黄色,后或依其汉意而为单姓“黄”。

二、黄(黃)

黄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人口2.2%,为中国人口最多10个姓之一。黄姓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区)亦多此姓,上述5省(区)黄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56%。

黄姓起源:

1、系自嬴姓。颛顼曾孙陆终之后,受封于黄(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12里),春秋时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出于金天氏。自台骀封于汾州(故治在今山西汾阳),其后为沈、姚、蓐、黄诸国,为晋所灭,后亦以黄为氏,见《宋学士集》。

3、河西黄氏出自汉、晋时匈奴屠各部。

4、金时女真人移剌氏(即耶律氏),汉姓为黄。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牛庄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黄佳氏、乌雅氏、伊喇氏等后均改为黄氏。

5、唐时突厥人姓突骑施后改为黄、黑二氏。

6、唐时邕管(故治在今广西南宁)蛮有黄姓,见《唐书》。壮族姓。其先民以部落旗子颜色为姓。

7、清高丽人姓。凡三派,出易州、开州、益州等地。今朝鲜族姓。

8、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有黄姓,系藏族。

9、清贵州思州府土司黄姓始于明朝。

10、景颇族曾行氏;汉姓为黄。

11、裕固族西喇氏,汉族为黄。

12、哈尼族埃拉氏,汉姓为黄。

13、台湾土著、白、赫哲、回、京、仫佬、苗、瑶、彝、布依、土家、黎(216

黄姓名人:

黄歇,春秋时楚春申君。

郡望:栎阳、安定、房陵、汉东、上谷、谯郡、江夏。

其他:

①台湾黄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共田、武田、守田、友田、横田、幸田、广田、广潮、广江、广��、广冈、广内等,这些姓均含黄字一部分或黄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全部恢复黄姓。②台湾土著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使用过日本姓高山、木下者,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重新选择了黄姓。

堂号

山谷堂:因黄庭坚著有《山谷集》而得名。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

江夏堂:典出东汉安陆人黄香,九岁丧母,对父极孝,夏天扇枕席,冬天暖被窝。博学经典,善写文章,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官至魏郡太守。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一、黄huá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路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回、满、蒙、侗、鲜、彝、傣、羌、壮、白、畲、黎、水、京、苗、瑶、土家、布依、纳西、赫哲、仫佬、拉祜、哈尼、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嬴姓。陆终之后受封於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姓氏考略》据《宋学士集》注云:“臺(台)骀封於汾州,其后为沉、姒、蓐、黄诸国。为晋所灭,后亦以黄为氏。”台骀,相传为古帝少昊之苗裔,世为水官之长。颛顼封之于汾川,后遂以为汾水之神。汾州,即今山西汾阳。

3、突厥族亦有黄姓。《唐书·突厥传》载:苏禄大首领莫贺达干、都摩支二部方盛。而种人自谓娑葛后者为黄姓;苏禄为黑姓。更相猜仇。天宝十二载,黑姓部立登里伊罗蜜施(dēnglǐyīluómìshī)为可汗。至德后,黄、黑姓皆立可汗相攻。中国(按:此当指唐王朝)方多故,不暇治也。

4、《姓氏考略》据《唐书》又注:“邕管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

5、为陆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姓》载:“元黄公望,本姓陆,出继永嘉黄翁,遂冒姓黄氏。”

6、清代高丽族亦有黄姓,散处易州、开州等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7、为清代满族黄佳氏、乌雅氏所改,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8、为赫哲族之朝日朝恩克“哈拉”所改。“朝日朝恩克”,赫哲语为黄鼠狼,当为氏族图腾,以之名族,以族为氏,或依其汉意“黄鼠狼”之首音取“黄”而为单姓。

9、黎族之黄姓,海南白沙县有分布。因方音所致,王、黄不分,或称本姓王,后作“黄”;或谓本姓黄,后作“王”。

10、壮族之“黄”,乃“皇帝”之意。

11、白族之黄姓,源於图腾崇拜。白族语称“介恥”,或为“盖恥”。汉意为“鸡氏族”,即以鸡为其图腾的氏族,遂以鸡名其族,以族名为姓。后或据其汉意为单姓姬、纪,或音变而为奚、高、黄等。

12、裕固族之黄姓,则由西喇氏所改。“西喇”,本户族名,或以代姓。汉意为黄色,后或依其汉意而为单姓“黄”。

二、黄(黃)

黄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人口2.2%,为中国人口最多10个姓之一。黄姓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区)亦多此姓,上述5省(区)黄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56%。

黄姓起源:

1、系自嬴姓。颛顼曾孙陆终之后,受封于黄(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12里),春秋时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出于金天氏。自台骀封于汾州(故治在今山西汾阳),其后为沈、姚、蓐、黄诸国,为晋所灭,后亦以黄为氏,见《宋学士集》。

3、河西黄氏出自汉、晋时匈奴屠各部。

4、金时女真人移剌氏(即耶律氏),汉姓为黄。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牛庄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黄佳氏、乌雅氏、伊喇氏等后均改为黄氏。

5、唐时突厥人姓突骑施后改为黄、黑二氏。

6、唐时邕管(故治在今广西南宁)蛮有黄姓,见《唐书》。壮族姓。其先民以部落旗子颜色为姓。

7、清高丽人姓。凡三派,出易州、开州、益州等地。今朝鲜族姓。

8、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有黄姓,系藏族。

9、清贵州思州府土司黄姓始于明朝。

10、景颇族曾行氏;汉姓为黄。

11、裕固族西喇氏,汉族为黄。

12、哈尼族埃拉氏,汉姓为黄。

13、台湾土著、白、赫哲、回、京、仫佬、苗、瑶、彝、布依、土家、黎(216

黄姓名人:

黄歇,春秋时楚春申君。

郡望:栎阳、安定、房陵、汉东、上谷、谯郡、江夏。

其他:

①台湾黄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共田、武田、守田、友田、横田、幸田、广田、广潮、广江、广��、广冈、广内等,这些姓均含黄字一部分或黄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全部恢复黄姓。②台湾土著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使用过日本姓高山、木下者,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重新选择了黄姓。

拼音:huáng

注音:ㄏㄨㄤˊ

笔顺读写:横、竖、竖、横、竖、横折、横、竖、横、撇、点

笔画数:11
笔顺编号:12212512134
结构:上中下结构
姓名学:姓,常用字
部首:
字型分析:上中下结构
繁简对应:
吉凶寓意: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