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耳门
【拼音】:lù ěr mén
【注音】:ㄌㄨˋㄦˇㄇㄣˊ
【结构】:鹿(半包围结构)耳(独体结构)门(独体结构)
【繁体】:鹿耳門
词语解释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港北。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驱逐荷兰侵略者,即自此登陆,后湾内淤浅,海道亦废。今为平陆。亦省作'鹿耳'。鹿耳门[lùěrmén]⒈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港北。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驱逐荷兰侵略者,即自此登陆,后湾内淤浅,海道亦废。今为平陆。亦省作“鹿耳”。
基础解释中国明清时期台湾岛西南岸重要港口航道,位于今台南市安平区西北。
引证解释⒈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港北。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驱逐荷兰侵略者,即自此登陆,后湾内淤浅,海道亦废。今为平陆。亦省作“鹿耳”。引清丘逢甲《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诗:“如闻鹿耳鯤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旂。”
网络解释鹿耳门鹿耳门,中国明清时期台湾岛西南岸重要港口航道,位于今台南市安平镇西北。
综合释义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港北。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驱逐荷兰侵略者,即自此登陆,后湾内淤浅,海道亦废。今为平陆。亦省作“鹿耳”。清丘逢甲《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诗:“如闻鹿耳鯤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旂。”
汉语大词典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港北。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驱逐荷兰侵略者,即自此登陆,后湾内淤浅,海道亦废。今为平陆。亦省作“鹿耳”。清丘逢甲《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旂。”
其他释义1.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港北。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驱逐荷兰侵略者,即自此登陆,后湾内淤浅,海道亦废。今为平陆。亦省作'鹿耳'。
1.于是决定趁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玻。
2.今天,全军上下都很高兴,因为我们将到达鹿耳门,郑克塽会派人引我们入港,战事弭平,惟独将军一人,在舱内徘徊,眉头紧锁。
3.谁料贯未满盈,天不厌乱,竟会兴起飓风来,走石飞沙,撼山拔树,把鹿耳门所沉各船,掀翻漂荡,冲了个尽净。
4.香山舰队各船重又架起大炮,对准了鹿耳门岸上的滩头堡垒开始放起了排炮。
5.台南鹿耳门、新竹司马库斯及新北贡寮。
6.鹿耳门在一鲲身之北,中隔北线尾,郑军得何斌所献海图,选择此处为登陆地点,是因为可避开一鲲身热兰遮城的岸炮,直接到达热城之背。
7.鹿耳门是澎湖列岛南部的一个大岛,是通往台湾北门港的要冲。
8.郑芝龙的作战意图是,先在澎湖集合,然后乘鹿耳门涨潮时机航渡鹿耳门,登陆禾寮港,切断台湾城和赤嵌楼敌军之间的联系,然后各个击破。
9.是鹿耳门,这里水浅,暗礁险滩极多,咱们不熟悉道路,怕是难以靠岸。(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鹿耳门造句)
读音:lù
[lù]
(1)(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头上有角;嫩角上有茸毛;内含血液;是贵重的药材。
(2)(Lù)姓。
读音:ěr
[ěr]
(1)(名)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朵。
(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3)(形)位置在两旁的:~房。
(4)文言助词;罢了:技止此~。
读音:mén
[mén]
(1)(名)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屋~|送货上~。
(2)(名)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栅栏~儿|两扇红漆大~。
(3)(名)(~儿)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儿|炉~儿。
(4)(名)形状或作用像门的:电~|水~|气~|闸~。
(5)(名)(~儿)门径:窍~|炼钢的活儿我也摸着点~儿了。
(6)(名)旧时指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满~|双喜临~|张~王氏|长~长子。
(7)(名)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佛~|左道旁~。
(8)(名)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同~|~徒。
(9)(名)一般事物的分类:分~别类|五花八~。(名)生物学中把具有最基本最显著的共同特征的生物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门;如原生动物门、裸子植物门等。门以下为纲。(名)压宝时下赌注的位置的名称;也用来表示赌博者的位置;有“天门”、“青龙”等名目。(量)ɑ)用于炮。b)用于功课、技术等。(Mé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