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竿
【拼音】:sān gān
【注音】:ㄙㄢㄍㄢ
【结构】:三(独体结构)竿(上下结构)
【简体】:三竿
【繁体】:三竿
词语解释'三竿日'的省称。
基础解释/'三竿日/'的省称。
引证解释⒈“三竿日”的省称。详“三竿日”。引元吴莱《观日赋》:“光已通於一跃兮,影奚候於三竿。”清周亮工《云门送胡之润还白下》诗:“冷署三竿卧,遥山九点青。”
网络解释三竿三竿,读音是sāngān,词语,“三竿日”的省称。
综合释义“三竿日”的省称。元吴莱《观日赋》:“光已通於一跃兮,影奚候於三竿。”清周亮工《云门送胡之润还白下》诗:“冷署三竿卧,遥山九点青。”详“三竿日”。三竿[sāngān]三株、三棵。北周.庾信〈小园赋〉:「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二竿之竹。」太阳上昇,高达三竿。形容时间不早了。《南齐书.卷一二.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网友释义三竿,读音是sāngān,词语,“三竿日”的省称。
汉语大词典“三竿日”的省称。元吴莱《观日赋》:“光已通于一跃兮,影奚候于三竿。”清周亮工《云门送胡之润还白下》诗:“冷署三竿卧,遥山九点青。”详“三竿日”。《汉语大词典》:三竿日 拼音:sāngānrì犹言日上三竿。谓时间不早。语本《南齐书·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宋欧阳修《答枢密吴给事见寄》诗:“春寒拥被三竿日,宴坐忘言一炷香。”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我这矮窗睡彻三竿日,端的是傲杀人间万户侯,自在优游。”清程先贞《春朝即事》诗:“舒膝三竿日,掀髯一镜霜。”
国语辞典三株、三棵。
辞典修订版三株、三棵。北周.庾信〈小园赋〉:「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二竿之竹。」太阳上昇,高达三竿。形容时间不早了。《南齐书.卷一二.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英语late in the moringlate in the morning
其他释义1.'三竿日'的省称。
1.日上三竿,满鬓白发的杨万雄陪着一个青衣秀士迎面而来,校场内顿时一肃,只有远处的那头驴不知死活,昂昂叫个不停。
2.等到日上三竿,农民们扛起锄头姗姗下地的时候,又有人站在田间地垄上,指桑骂槐地大骂某某怀疑对象缺德带冒烟地偷了他们家的白薯时,叶小天“一家三口”。
3.这路剑法练到九百九十九遍的时候,太阳已经洗去了之前的慵懒,精神抖擞,一跃三竿之上,兴致勃勃地观赏这位少年俊杰飒爽的英姿。
4.暑假一到人惬意,一觉睡到日三竿,轻松快乐入心境,美好时光伴生活,三五朋友常相聚,日子甜甜似神仙,暑假愿开心非你莫‘暑’,舒心伴左右,快乐哟!
5.不说话,一个人可以懒猪般睡到日晒三竿,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一个人没有任何的感情包袱。
6.太阳已经日出三竿,许凡却还没出门,慕容婉也不知道许凡此刻是否在屋内打坐修炼,因而不敢搅扰,只是眉头皱着在门口来回踱步,似乎有心事是的。
7.不知不觉从天色刚刚擦亮就到日上三竿了。
8.清晨在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中睁开双眼,天已微亮,匆匆吃完早餐,我带着女儿提前上路。雨后的大草原更加迷人,洁白飘逸的雾让大草原变得扑朔迷离,没有日上三竿的酷热,空气清新,精神焕发,一路拍了许多快乐的缩影。
9.日:睡到日上三竿,然后决定去图书馆“研读”银行法的小册子。
10.已经日上三竿,路上人潮涌动,熟悉的街道已经盖头换面,市中心两座高架桥飞贯南北,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读音:sān
[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gān
[gān]
(名)(~子)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