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去战
【拼音】:yǐ zhàn qù zhàn
【简体】:以战去战
【繁体】:以戰去戰
词语解释⒈ 用战争消灭战争。以战去战[yǐzhànqùzhàn]⒈用战争消灭战争。
引证解释⒈ 用战争消灭战争。引:《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⒈用战争消灭战争。引《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综合释义用战争消灭战争。~,盛王之道。◎《后汉书·耿秉传》以战去战[yǐzhànqùzhàn]用战争制止战争。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后汉书˙卷十九˙耿弇传:以战去战,盛王之道。
汉语大词典用战争消灭战争。《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国语辞典⒈ 用战争制止战争。引:《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以战去战,盛王之道。」以战去战[yǐzhànqùzhàn]⒈用战争制止战争。引《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成语解释以战去战
辞典修订版用战争制止战争。《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以战去战,盛王之道。」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用战争制止战争。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后汉书˙卷十九˙耿弇传:以战去战,盛王之道。
出处《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其他释义用战争消灭战争。
1.我们热爱和平,但决不乞求和平,面对侵略只能以战去战。用正义的战争去制止不义的战争。
2.古者,以仁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於战,不出於仁也。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3.以战去战要杀出军威,中国严防朝发生巨变!不管北朝鲜危机如何发展,中国在军事上都要做最坏打算。
4.他的第一道变法令《垦令》,是力行“耕战”,旨在“以耕富民”,“以战去战”,救民于水火,以达到“一天下,王诸候”,求永无战乱,千秋太平。
5.“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而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6.所以对付拒绝《波茨坦宣言》命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天皇所有臣民,不管用炮弹、炸弹、燃烧弹还是原子弹进行打击,都是比较仁慈的以战去战手段。
7.制止战争是多种多样的,最有效的就是“以战去战,虽战士也。
8.中国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9.古者,以仁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於战,不出於仁也。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去战,虽战可也。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10.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读音:yǐ
[yǐ]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读音:zhàn
[zhàn]
(1)(动)作战、战争、战斗。
(2)(动)进行战争或战斗。
(3)(动)泛指斗争。
(4)(动)发抖:寒~|打~|胆~心惊。
读音:qù
[qù]
(1)(动)离开:拿~|~世|~职|~留两便。
(2)(动)失去;失掉:大势已~。
(3)(动)除去;除掉:~病|~火|~皮。
(4)(动)距离:两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
(5)(副)过去的;特指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6)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向|从成都~重庆。
(7)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你们~考虑考虑。
(8)用在动宾结构后面表示去做某件事:他听报告~了。
(9)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后者的方法、方向或态度;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提水~浇花|要从主要方面~检查。
(10)去声:平上~入。
(11)(动)扮演(戏剧里的角色):在这出戏中;他~厂长。
(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地:拿~|捎~。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过去)|让他说~(=下去)。
读音:zhàn
[zhàn]
(1)(动)作战、战争、战斗。
(2)(动)进行战争或战斗。
(3)(动)泛指斗争。
(4)(动)发抖:寒~|打~|胆~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