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伏波射潮
【拼音】:mǎ fú bō shè cháo
【简体】:马伏波射潮
【繁体】:馬伏波射潮
网友释义马伏波射潮,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六:“廉州海中常有浪三口连珠而起,声若雷轰,名三口浪。相传旧有九口,马伏波射减其六。
辞典修订版马伏波,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马伏波射潮指马援在廉州射浪平海波的神话传说。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射潮》:「廉州海中,常有浪三口连珠而起,声若雷轰,名『三口浪』。相传旧有九口,马伏波射减其六。屈翁山先生有射潮歌云:『后羿射日落其九,伏波射潮减六口。海水至今不敢骄,三口连珠若雷吼。』人知钱王射潮,而伏波射潮,罕有知者。」
读音:mǎ
[mǎ]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读音:fú
[fú]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
读音:bō
[bō]
(1)(名)波浪;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纹。
(2)(名)振动在物体中的传播叫做波;如水波、声波等。也叫波动。
(3)(名)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一~未平;一~又起。
(4)(动)〈方〉跑。
读音:shè
[shè]
[ shè ]1. 放箭:射箭。后羿射日。
2.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射击。扫射。发射。射程。射手。
3. 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射。注射。
4. 放出光、热、电波等:射电。辐射。射线。照射。反射。
5. 有所指:暗射。影射。
[ yè ]1. 〔射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
2. 〔仆射〕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
[ yì ]1. 〔无射〕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b.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读音:cháo
[cháo]
(1)(名)潮汐;也指潮水:早~|海~|心~逐浪高。
(2)(形)比喻大规模的社会变动或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势:革命高~。
(3)(形)潮湿:衣服受~了。
(4)(形)成色低劣:~银|~金。
(5)(形)技术不高:手艺~。
(6)(名)指潮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广东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