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食子酸
【拼音】:mò sì zǐ suān
【繁体】:沒食子酸
词语解释⒈ 也称“棓酸”。也称“五倍子酸”。没食子酸[méisìzǐsuān]⒈也称“棓酸”。也称“五倍子酸”。
基础解释没食子酸,化学名称为3,4,5-三羟基苯甲酸,分子式C7H6O5,是一种多酚类有机化合物。
引证解释⒈ 也称“棓酸”。也称“五倍子酸”。无色针状晶体。可以五倍子为原料,经发酵或用酸水解制得。在摄影术中作显影剂。参见“鞣酸”。⒈也称“棓酸”。也称“五倍子酸”。无色针状晶体。可以五倍子为原料,经发酵或用酸水解制得。在摄影术中作显影剂。参见“鞣酸”。
汉语大词典也称“棓酸”。也称“五倍子酸”。无色针状晶体。可以五倍子为原料,经发酵或用酸水解制得。在摄影术中作显影剂。参见“鞣酸”。
法语Acide gallique
其他释义1.也称'五倍子酸'。也称'棓酸'。2.无色针状晶体。可以五倍子为原料,经发酵或用酸水解制得。在摄影术中作显影剂。参见'鞣酸'。
1.在产蛋鸡日粮中不要使用没食子酸和单宁酸。
2.以焦性没食子酸和异烟酸为原料合成了带吡啶官能团的液晶配体。
3.亚硝酸钠试剂显色,未见报道,对鞣质的分解产物没食子酸独显亮黄绿色,专属性强。
4.通过除氧速度和空气氧化速度测定,研究了焦性没食子酸对亚硫酸盐自动氧化的阻滞作用。
5.没食子酸丙酯作为一种常见的抗氧化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
6.目的:建立十五味龙胆花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7.目的建立21味寒水石散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8.方法成功地用于健民咽喉片中没食子酸的测定。
9.建立了HPLC测定复方珍珠口疮颗粒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测定制剂中没食子酸含量为3.
10.建立余甘子鲜果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读音:méi,mò
[mò]
[ méi ]1. 无:没有。没用。没关系。没词儿。没精打采。没心没肺。
2. 不曾,未:没有来过。
3. 不够,不如:汽车没飞机快。
[ mò ]1. 隐在水中:沉没。没顶之灾。
2. 隐藏,消失:埋没。没落。
3. 漫过,高过:水没了头顶。淹没。
4. 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没收。抄没。
5. 终,尽:没世。没齿不忘。
6. 同“殁”。
读音:shí,sì
[sì]
[ shí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 sì ]1.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读音:suān
[suān]
(1)(名)醋味:醋~。
(2)(名)能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的统称:硫~|盐~。
(3)(名)像醋的气味或味道:~梅|~梅汤。
(4)(形)悲伤:悲~|~楚。
(5)(形)旧时讥讽文人迂腐:~溜溜。
(6)(名)因疲劳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无力的感觉:腰~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