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驳难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驳难

驳难

【拼音】:bó nàn

【简体】:驳难

【繁体】:駁難

解释

词语解释⒈ 亦作“驳难”。⒉ 驳诘,辩驳责难。

基础解释亦作/'驳难/',亦作/'驳难/'。驳诘,辩驳责难。

引证解释⒈ 亦作“駮难”。驳诘,辩驳责难。引:唐刘知几《史通·暗惑》:“今聊与一二,加以驳难。”宋苏轼《论给田募役状》:“而左右大臣意在速成,且利宽剩钱以为它用,故更相駮难,遂不果行。”清姚鼐《仪郑堂记》:“迄魏,王肃駮难郑义,欲争其名,伪作古书,曲傅私説。”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大约以为驳难攻讦,至于忿詈,有违古之儒风,足以贻讥多士的罢。”

综合释义亦作“駮难”。驳诘,辩驳责难。唐刘知几《史通·暗惑》:“今聊与一二,加以驳难。”宋苏轼《论给田募役状》:“而左右大臣意在速成,且利宽剩钱以为它用,故更相駮难,遂不果行。”清姚鼐《仪郑堂记》:“迄魏,王肃駮难郑义,欲争其名,伪作古书,曲傅私説。”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大约以为驳难攻讦,至于忿詈,有违古之儒风,足以贻讥多士的罢。”驳难[bónàn]辩驳责难。如:「荒谬的言论,应予驳难。」《魏书.卷七七.辛雄列传》:「自后每有疑议,雄与公卿驳难,事多见从,于是公能之名甚盛。」

网友释义驳难,亦作“驳难”。驳诘,辩驳责难。语出唐刘知几《史通·暗惑》:“今聊与一二,加以驳难。”

汉语大词典亦作“駮难”。驳诘,辩驳责难。唐刘知几《史通·暗惑》:“今聊与一二,加以驳难。”宋苏轼《论给田募役状》:“而左右大臣意在速成,且利宽剩钱以为它用,故更相駮难,遂不果行。”清姚鼐《仪郑堂记》:“迄魏,王肃駮难郑义,欲争其名,伪作古书,曲傅私说。”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大约以为驳难攻讦,至于忿詈,有违古之儒风,足以贻讥多士的罢。”

国语辞典⒈ 辩驳责难。引:《魏书·卷七七·列传·辛雄》:「自后每有疑议,雄与公卿驳难,事多见从,于是公能之名甚盛。」例:如:「荒谬的言论,应予驳难。」

辞典修订版辩驳责难,如:「荒谬的言论,应予驳难。」《魏书.卷七七.辛雄列传》:「自后每有疑议,雄与公卿驳难,事多见从,于是公能之名甚盛。」

英语elenchus

其他释义1.亦作'驳难'。2.驳诘,辩驳责难。

驳难造句更多 >>

1.评论尽量开放地接受网友或持不同意见的其他微博主的质疑与驳难,在理性辩论后坚持或修正自己的意见。

2.在三十年波澜壮阔的画卷里,它成功地解决了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阐明了姓“公”还是姓“私”的驳难

3.阐释对象时必须兼及前人已有的论述以及后人可能的驳难,故感觉八面受敌,如履薄冰。

4.举凡学术上的实名举报,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公开的学术批评和学术质疑,也可以看做是一次袒露在公共平台之上的驳难和答疑。

5.另一个是为了使河水通畅顺流入海,是开浚海口还是修筑大堤?康熙不妄加论断,而是命双方在乾清门进行御前辩论,各申己见,互相驳难

6.驳难者指出中国对日本的绥靖会颠覆中国人的国家民族认同,也会养痈为患助长日本式的机会主义,最终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7.渐渐地,观点越发斑驳难辨、众声越显纷繁芜杂,不同利益主体展开对话成为奢望,真相共识亦无从谋取。

8.可能是因为年深月久,风雨洗刷,石柱上的字迹斑驳难辨。

9.学界固然需要百家争鸣,但学术自由不是可以不负责任地乱说,争鸣驳难也必须建立在专业学养、对社会公正保持起码敬畏,对百姓保持深厚感情的基础之上。

10.学界固然需要百家争鸣,但学术自由不是可以不负责任地乱说,争鸣驳难也必须建立在有专业学养、对社会公正保持起码敬畏的基础之上。

字义分解

读音:bó

[bó]

(1)(动)指出对方的意见不合事实或没道理;说出自己的意见;否定别人的意见:批~|反~。

(2)(形)〈书〉一种颜色夹杂着别种颜色;不纯净:斑~。

(3)(动)驳运:起~|~卸。

(4)(名)驳船;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的船:铁~。

(5)(动)〈方〉把岸或堤向外扩展。

读音:nán,nàn

[nàn]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3. 不好:难听。难看。

[ nàn ]

1.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2. 仇怨:排难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驳难相关成语

驳难相关词语

解释包含驳难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白花蛇

下一个:印象主义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