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主义
【拼音】:rén gé zhǔ yì
【繁体】:人格主義
【拼音】:rén gé zhǔ yì
词语解释(Personalism)1以人格为实在为本体者,称哲学上之人格主义,以瑞士之波士特勒姆(Bostrom)及德之倭铿为代表。倭氏谓精神生活,超越自然而有生命,且悠久无疆,流动不息,个己之人格,悉包摄于此精神之间,人间之努力,即以实现此人格为最高目的。2.以养成完全人格为教育理想者,称教育上之人格主义。近来德国教育学者菩特(G.Budde)、林得(E.Linde)等盛倡之。
英语idealism personalismpersonalistpersonalism
网友释义现代西方基督教哲学流派之一。“人格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人格和个人的意思。基督教的神学家习惯于从人的道德价值和人的实在性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人格主义者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人格主义”这一哲学概念首次出现于施莱尔马赫的《向有教养的人们、宗教蔑视者们谈谈宗教》一书中。“人格主义”这一哲学体系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格主义”是由美国的著名哲学家鲍恩所创立的,其代表作《人格主义》(1908)对以前的人格主义理论作了总结,并把这种哲学正式称为“人格主义”。
读音:rén
[rén]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
(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
读音:gé
[gé]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2.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3.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4.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5. 击,打:格斗。格杀。
6. 推究:格致。
7. 树的长枝。
8. 至,来:格于上下。
9. 感通:格于皇天。
10. 变革,纠正:格非。
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读音:zhǔ
[zhǔ]
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
)。6. 预示:早霞主雨。
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
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9. 姓。
读音:yì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