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奏状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奏状

奏状

【拼音】:zòu zhuàng

【注音】:ㄗㄡˋㄓㄨㄤˋ

【结构】:奏(上下结构)状(左右结构)

【繁体】:奏狀

解释

词语解释1.犹奏章。奏状[zòuzhuàng]⒈犹奏章。

基础解释犹奏章。

引证解释⒈犹奏章。引宋孔平仲《孔氏谈苑·熙河之师》:“高若訥作中丞,与小黄门同监修祭器,遂同书奏状,议者非之。”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曰上疏,曰上书,曰奏剳,曰奏状,曰奏议。恐其漏泄,俱封囊以进,故谓之封事。臣告君之辞也。”清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於上也,有奏状之言,有制詔之辞……易矣而实难。”

网络解释奏状奏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òuzhuàng,是指奏章。

综合释义犹奏章。宋孔平仲《孔氏谈苑·熙河之师》:“高若訥作中丞,与小黄门同监修祭器,遂同书奏状,议者非之。”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曰上疏,曰上书,曰奏剳,曰奏状,曰奏议。恐其漏泄,俱封囊以进,故谓之封事。臣告君之辞也。”清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於上也,有奏状之言,有制詔之辞……易矣而实难。”

网友释义《读易详说》,亦称《读易老人解说》,南宋李光撰。李光(1078-1159),字泰发,一字泰定,号转物居士,越州上虞(今属浙江)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晚年因反对“和议”触犯秦桧,迁谪岭南,自号读易老人,日讲《周易》一卦,因著《易传》十卷,即为《读易详说》。

汉语大词典犹奏章。宋孔平仲《孔氏谈苑·熙河之师》:“高若讷作中丞,与小黄门同监修祭器,遂同书奏状,议者非之。”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曰上疏,曰上书,曰奏剳,曰奏状,曰奏议。恐其漏泄,俱封囊以进,故谓之封事。臣告君之辞也。”清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于上也,有奏状之言,有制诏之辞……易矣而实难。”

其他释义1.犹奏章。

字义分解

读音:zòu

[zòu]

(1)(名)演奏:合~|~鸣曲|~国歌。

(2)(名)发生;取得:~效|大~奇功。

(3)(名)臣子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本|~功|~疏|~闻|~议|~折。

读音:zhuàng

[zhuàng]

(1)(动)形态:~态|奇形怪~。

(2)(名)情况:~况|病~。

(3)(动)陈述或描摹:~语|~其事。

(4)(名)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纸|~子|行~。

(5)(名)褒奖、委任等文件:奖~|委任~。

奏状相关成语

奏状相关词语

关于奏状的诗词更多 >>

上一个:自状

下一个:罪状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