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势
【拼音】:shí shì
【注音】:ㄕˊㄕˋ
【结构】:十(独体结构)势(上下结构)
【繁体】:十勢
词语解释五代齐己认为诗有十种表现手法,谓之'十势'。其名目为:狮子返掷,猛虎踞林,丹凤衔珠,毒龙顾尾,孤雁失群,洪河侧掌,龙凤交吟,猛虎投涧,龙潜巨浸,鲸吞巨海。参阅其所著《风骚旨格》。
基础解释五代齐己认为诗有十种表现手法,谓之/'十势/'。
引证解释⒈五代齐己认为诗有十种表现手法,谓之“十势”。其名目为:狮子返掷,猛虎踞林,丹凤衔珠,毒龙顾尾,孤雁失群,洪河侧掌,龙凤交吟,猛虎投涧,龙潜巨浸,鲸吞巨海。参阅其所著《风骚旨格》。
网络解释十势十势是一个词语,拼音shíshìㄕㄧˊㄕㄧˋ,五代齐己认为诗有十种表现手法,谓之“十势”。
综合释义五代齐己认为诗有十种表现手法,谓之/十势/。其名目为狮子返掷,猛虎踞林,丹凤衔珠,毒龙顾尾,孤雁失群,洪河侧掌,龙凤交吟,猛虎投涧,龙潜巨浸,鲸吞巨海。参阅其所著《风骚旨格》。
网友释义《插图眉批本-荀子启示录》是2009年年5月1日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其他释义1.五代齐己认为诗有十种表现手法,谓之'十势'。其名目为:狮子返掷,猛虎踞林,丹凤衔珠,毒龙顾尾,孤雁失群,洪河侧掌,龙凤交吟,猛虎投涧,龙潜巨浸,鲸吞巨海。参阅其所著《风骚旨格》。
1.由于范某年逾六十,势单力薄,此时他再也无法稳控住一叶孤舟。
读音:shí
[shí]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读音:shì
[shì]
(1)(名)势力:权~。
(2)(名)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如破竹。
(3)(名)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
(4)(名)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趋~|局~。
(5)(名)姿态:手~。
(6)(名)雄性生殖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