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议
【拼音】:zhèng yì
【结构】:政(左右结构)议(左右结构)
【繁体】:政議
【拼音】:zhèng yì
词语解释严正批评。政,通“正”。关于政事的讨论。政议[zhèngyì]⒈严正批评。政,通“正”。关于政事的讨论。
引证解释⒈严正批评。政,通“正”。《战国策·韩策二》:“韩傀相韩,严遂重於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引韩傀以之叱之於朝。”⒉关于政事的讨论。引《后汉书·应劭传》:“故胶西相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聂绀弩《从沈从文笔下看鲁迅》:“于鲁迅也就面面俱到,自在圆通,拥皋比,参政议,臧否人物,放论文章,都不减于周作人氏之‘如秋天,如秋水,于事不隔’了。”
网络解释政议政议,严正批评,出自《战国策·韩策二》
网友释义政议,读音为zhèngyì,汉语词语,意思为严正批评;关于政事的讨论,出自《战国策·韩策二》
汉语大词典(1).严正批评。政,通“正”。《战国策·韩策二》:“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2).关于政事的讨论。《后汉书·应劭传》:“故胶西相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聂绀弩《从沈从文笔下看鲁迅》:“于鲁迅也就面面俱到,自在圆通,拥皋比,参政议,臧否人物,放论文章,都不减于周作人氏之‘如秋天,如秋水,于事不隔’了。”
其他释义1.严正批评。政,通'正'。2.关于政事的讨论。
1.2015年02月08日,广州,当天,广东省政协会议大会临到即席发言抢麦环节,省政协委员用各种方式引起主席台领导注意,抢麦发言参政议政。
2.今年广东“两会”会场,不少政协委员争先“抢麦”争取发言机会,这种多年不见的现象让人耳目一新,既折射出参政议政的热情,也折射出地方两会新风。
3.当前,应该将中国律师参政议政定位在重登国家政治舞台.
4.两会期间,厉行节约自然是好事;但客观地说,即便个别代表委员食量较大,但还是要饭菜管饱的——饿着肚子,自然会影响参政议政效率。
5.上海同济大学校长万钢于4月27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科技部长。他是中国致公党的党员,致公党是中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它们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政议政。
6.台湾辅英科技大学教授苏嘉宏也认为,洪秀柱选情实在不振,她无论在两岸还是内政议题上,在候选人中只能敬陪末座。
7.与此相适应,参政党在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8.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鼓励群众参政、议政,集思广义,使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真正树立起来。
9.乘着此次会议胜利召开的东风,人民政协将更广泛吸纳四面八方的智慧,参政议政,顺风行船,大展宏图。
10.更重要的是,政协委员应用好、用足现有的制度资源,擦亮参政议政的神圣权利,洞见现实生活之弊漏,切中公共事务之肯綮。
读音:zhèng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
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民政。
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政。
4. 姓。
读音:yì
[yì]
(1)(名)意见;言论:提~|建~|异~。
(2)(动)商议;讨论:~价|~决|~事|~席|~院|~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