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衣无食
【拼音】:quē yī wú shí
【注音】:ㄑㄩㄝ一ㄨˊㄕˊ
词语解释缺衣少食quēyī-shǎoshí缺乏衣食。⒈缺乏衣食。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一折:“先主在独树楼桑受困危,织履编席,缺衣无食,到处寻觅。”
其他释义缺乏衣食。形容非常贫困。
1.很多饱受饥荒缺衣无食的少女,半裸着身子被装上运牲口的货车运往上海的妓院。
2.饱受饥荒缺衣无食的少女,半裸着身子被装上运牲口的货车运往上海的妓院。(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09957/造句网)
3.饱受饥荒缺衣无食的少女,半裸着身子被装上运牲口的货车运往上海的妓院。[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09957/造句网]
读音:quē
[quē]
(1)(动)缺乏;短少:~人|~肥|~水。
(2)(动)残破;残缺:这本书~了两页。
(3)(动)该到而未到:~勤|~席。
(4)(动)旧时指官职的空额;也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出~|肥~。
读音:yī,yì
[yī]
[ yī ]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
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
[ yì ]1.穿(衣服);拿衣服给别人穿:穿布衣。解衣衣我。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shí,sì
[shí]
[ shí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 sì ]1.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