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束
【拼音】:shéng shù
【注音】:ㄕㄥˊㄕㄨˋ
【结构】:绳(左右结构)束(独体结构)
【繁体】:繩束
词语解释1.约束;束缚。绳束[shéngshù]⒈约束;束缚。
基础解释约束;束缚。
引证解释⒈约束;束缚。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祉儒者,不知变,绳束顿严,诸军忿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寄华发出规条,吩咐多要遵绳束,如不服者,定加鞭笞。”明李贽《复焦弱侯书》:“盖《近谿语録》须领悟者乃能观於言语之外,不然,未免反加绳束。”
网络解释绳束绳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éngshù,意思是约束;束缚。
综合释义约束;束缚。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祉儒者,不知变,绳束顿严,诸军忿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寄华发出规条,吩咐多要遵绳束,如不服者,定加鞭笞。”明李贽《复焦弱侯书》:“盖《近谿语録》须领悟者乃能观於言语之外,不然,未免反加绳束。”
网友释义绳束【拼音】:shéngshù【注音】:ㄕㄥˊㄕㄨˋ【解释】:约束;束缚。【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祉儒者,不知变,绳束顿严,诸军忿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寄华发出规条,吩咐多要遵绳束,如不服者,定加鞭笞。”【示例】:明李贽《复焦弱侯书》:“盖《近溪语录》须领悟者乃能观於言语之外,不然,未免反加绳束。”
汉语大词典约束;束缚。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祉儒者,不知变,绳束顿严,诸军忿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寄华发出规条,吩咐多要遵绳束,如不服者,定加鞭笞。”明李贽《复焦弱侯书》:“盖《近溪语录》须领悟者乃能观于言语之外,不然,未免反加绳束。”
1.诸贼举无降意,又未大创,徒以饥疲困于地险不得逞,既度栈道,已出险,渐不受绳束,仍事杀掠,所至罢市,贼遂尽杀监视官五十员,攻陷麟游、永寿,势不可遏矣。
2.喝过合卺酒,新人要在大家见证下,各剪取对方一缕头发,用红绳束在一起,这就是结发礼,寓意相依相守。
3.光世颇得军心,祉,儒者,不知变,绳束顿严,诸军忿怨。
4.光世颇得军心,祉,儒者,不知变,绳束顿严,诸军忿怨。[www.chazidian.com查字典绳束造句]
5.喝过合卺酒,新人要在大家见证下,各剪取对方一缕头发,用红绳束在一起,这就是结发礼,寓意相依相守。【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读音:shéng
[shéng]
(1)(名)(~子、~儿)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等纤维或稻草等拧成的条状物:麻~|线~。
(2)〈书〉(动)纠正;约束;制裁:~之以纪律。
(3)〈书〉(动)继续。
(4)(名)姓。
读音:shù
[shù]
(1)(动)捆缚;系(jì)
(2)(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一~鲜花。
(3)(名)聚集成一长条的东西:电子~。
(4)(动)控制;约束:拘~|~手~脚。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