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齐辖库
【拼音】:yī qí xiá kù
【繁体】:伊齊轄庫
【拼音】:yī qí xiá kù
词语解释清代大理寺正之满洲名。清、梁章钜《称谓录·大理寺·职官·伊齐辖库》:「《皇朝通考》大理寺卿,满字称为阿里哈哈番,汉字称为卿,俱正三品。寺正,满字称为伊齐辖库,汉字称为寺正,俱作正六品。」
网友释义官名,亦称伊齐辖库哈番、寺正。伊齐辖库系满语,汉义为“办理者”。清代大理寺置左右寺正,“掌核内外刑名,参纠部谳”,秩正六品。顺治二年(1645)定伊齐辖库汉名为寺正,乾隆十七年(1752)改寺正为寺丞,满名依旧。
读音:yī
[yī]
1. 彼,他,她:伊说。伊人(那个人,多指女性)。
2. 文言助词:下车伊始。伊谁之力?伊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
3. 姓。
读音:qí
[qí]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4. 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
读音:xiá
[xiá]
(1)(名)安在车轴末端的挡铁;不让车轮脱落。
(2)(动)管辖;管理:~区|~境|直~市。
读音:kù
[kù]
(1)(名)储存大量东西的建筑物:水~|国~|材料~|入~。
(2)(K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