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麻
【拼音】:shú má
【注音】:ㄕㄨˊㄇㄚˊ
【结构】:熟(上下结构)麻(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1.煮熟的芝麻。2.黄麻韧皮经过浸渍晒干后的产品,粗糙强韧,用以制绳﹑袋等。熟麻[shúmá]⒈煮熟的芝麻。⒉黄麻韧皮经过浸渍晒干后的产品,粗糙强韧,用以制绳、袋等。
基础解释煮熟的芝麻。黄麻韧皮经过浸渍晒干后的产品,粗糙强韧,用以制绳﹑袋等。
引证解释⒈煮熟的芝麻。引唐秦系《题僧明慧房》诗:“簷前朝暮雨添花,八十真僧饭熟麻。”⒉黄麻韧皮经过浸渍晒干后的产品,粗糙强韧,用以制绳、袋等。引《水浒传》第六一回:“我那车了子叉袋里,已準备下一袋熟麻索。”
网络解释熟麻熟麻,是汉语词汇,拼音是shúmá,解释为煮熟的芝麻。
综合释义煮熟的芝麻。唐秦系《题僧明慧房》诗:“簷前朝暮雨添花,八十真僧饭熟麻。”黄麻韧皮经过浸渍晒干后的产品,粗糙强韧,用以制绳、袋等。《水浒传》第六一回:“我那车了子叉袋里,已準备下一袋熟麻索。”
网友释义《东拍西拍取景四川旅游摄影指南》是2011年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四川省旅游宣传促进中心。
汉语大词典(1).煮熟的芝麻。唐秦系《题僧明慧房》诗:“檐前朝暮雨添花,八十真僧饭熟麻。”(2).黄麻韧皮经过浸渍晒干后的产品,粗糙强韧,用以制绳、袋等。《水浒传》第六一回:“我那车了子叉袋里,已准备下一袋熟麻索。”
读音:shú,shóu
[shú]
[ shú ]1. 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饭熟了。
2. 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又特指庄稼可收割或有收成:成熟。瓜熟蒂落。
3. 程度深:熟睡。熟思(经久而周密地思考)。深思熟虑。
4. 做某种工作时间长了,精通而有经验:熟练。娴熟。熟习。熟能生巧。
5. 习惯,常见,知道清楚:熟人。熟悉。熟记(强记)。轻车熟路。
6. 经过加工炼制的:熟铁。熟皮子。熟石膏。熟石灰。
[ shóu ]1.口语,义同“熟”(shú)
2.另见 shú
读音:má
[má]
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2. 指“芝麻”:麻酱。麻油。
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6.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7. 喻纷乱:麻乱。麻沸。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