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革命
【拼音】:wén xué gé mìng
【注音】:ㄨㄣˊㄒㄩㄝˊㄍㄜˊㄇ一ㄥˋ
【词性】:名词。
【简体】:文学革命
【繁体】:文學革命
词语解释指我国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展开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文学革命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起点,进而反对以封建主义为内容的旧文学,提倡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⒈指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1917年胡fc2f提出文学改革主张,后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口号。1918年鲁迅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新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真正的革新。
辞典修订版称民国七、八年间,胡适、陈独秀等所倡导的白话文学运动为「文学革命」。
其他释义指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1917年胡
1.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暴露出了中国现代启蒙文学、革命文学在性别观念上现代性不足的致命缺陷。
2.于是他们高举起“人的解放”、“妇女的解放”的大旗,倡扬文学革命。
3.用文学革命表述五四文学的新发展并不准确,五四新文学阵营内部对革命的具体理解很不一致,怀疑革命者有之,立场动摇者更不乏其人,他们只是一致认可文学发展进化的趋势。
4.他在清末所从事的这些文化学术活动,为他后来参加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5.陈独秀则将文学形式和题材内容必然地联系起来,并将文学革命与社会革命逻辑地联系一起,主张与旧文化从根本上决裂。
6.作为“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思想发源地,清末的文学复古主义思潮以异常丰富的思想资源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基本性格的生成。
7.以文学革命的发难文章为标志,正式宣告了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终结和现代文学理论的兴起。
8.我的诗集叫《尝试》,刊物叫《努力》;他的刊物叫《响导》,这篇文章又是《文学革命论》!他的精神,于此可见。
9.文学革命后,口语入诗、诗歌散文化的追求曾导致“诗文合一”、诗文不分的倾向。
10.况且,多数章门弟子与时俱进,甚至还引领一时潮流,如在文学革命、思想革命、语言文字改革等方面,他们皆可谓厥功甚伟、贡献良多。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xué
[xué]
(1)(动)学习:~书法。
(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
(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
(4)(名)指学科:化~|数~|新~。
(5)(名)学校:小~|大~。
读音:gé,jí
[gé]
[ gé ]1.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2.改变:革新。革命。改革。变革。
3.取消,除掉: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
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
5.姓。
[ jí ]1.(病)危急
读音:mìng
[mìng]
(1)(名)生命;性命。
(2)(名)命运
(3)(名):算~。
(4)(名)(动)命令
(5)(名);指派:~驾。
(6)(名)(名)命令
(7)(名);指示:奉~|待~。
(8)(名)(动)给与(名称等):~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