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痒难挠
【拼音】:xīn yǎng nán náo
【词性】:成语。
【简体】:心痒难挠
【繁体】:心癢難撓
【拼音】:xīn yǎng nán náo
词语解释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⒈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网友释义心痒难挠,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yǎngnánnáo,意思是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出自《西厢记》。
国语辞典形容心中情绪波动不定,无法克制。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著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一夜睡得是龙须席,盖的金山毡,只喜得个心痒难挠,算是享尽了生平未有之福。」也作「心痒难挝」、「心痒难揉」、「心痒难搔」。心痒难挠[xīnyǎngnánnáo]⒈形容心中情绪波动不定,无法克制。元·王实甫也作「心痒难挝」、「心痒难揉」、「心痒难搔」。引《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著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一夜睡得是龙须席,盖的金山毡,只喜得个心痒难挠,算是享尽了生平未有之福。」成语解释心痒难挠
辞典修订版形容心中情绪波动不定,无法克制。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一夜睡得是龙须蓆,盖的金山毡,只喜得个心痒难挠,算是享尽了生平未有之福。」也作「心痒难挝」、「心痒难揉」、「心痒难搔」。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心中情绪波动不定,无法克制。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七回:一夜睡得是龙须蓆,盖的金山毡,只喜得个心痒难挠,算是享尽了生平未有之福。亦作心痒难挝?心痒难揉、心痒难搔。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其他释义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1.我当时在板凳上,心痒难挠地从开球就一直准备好上场,但我现在已经开始了,同时我迫不及待地期待下场比赛。
2.众秀才心痒难挠,抓阄决定次序,姜显亲幸得榜眼之荣,也搂着佳人入内“喝茶醒酒”。
3.面对这些支离破碎的情报,他心痒难挠。
4.经过了半辈子的改造锤炼摔打磨合,倩姑最终成了青狐——令人哭笑不得、爱恨交加、褒贬莫名、心痒难挠的青狐,妩媚妖娆、没心没肺、活灵活现、亦幻亦真的青狐。
5.霍尔曼大笑,他知手艺人若有所悟,便心痒难挠,再顾不上别的事情,便与凯恩一齐告辞。
6.虽才学粗陋,写来难免贻笑大方,只是心痒难挠,不叙之文字,日夜难安。
7.李东心痒难挠,他随手拉过一张凳子站了上去,紧紧的捉住了镜子,他终于看到了试卷。
8.凯恩虽没想过要参与竞技,姑姑是绝对不会允许的,但却不能不去看看,此刻心痒难挠,心想何不先去艾丁家的武器藏馆看看。
9.那老头果然上当,抓耳挠腮的心痒难挠,故意讥笑道被我说中了吧?说不出话来了吧?傻了吧。
10.但是,他心中却象是有猫爪抓心似的那么心痒难挠。
读音:xīn
[xīn]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
读音:yǎng
[yǎng]
(名)皮肤或黏膜受到轻微刺激时引起的想挠的感觉:~处|刺~|发~。
读音:nán,nàn
[nán]
[ nán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3. 不好:难听。难看。
[ nàn ]1.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2. 仇怨:排难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读音:náo
[náo]
(1)(动)(用手指)轻轻地抓:~痒痒。
(2)(动)使别人的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止:阻~。
(3)(动)弯曲;比喻屈服:不屈不~|百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