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
【拼音】:sān cóng
【注音】:ㄙㄢㄘㄨㄥˊ
【结构】:三(独体结构)从(左右结构)
【简体】:三从
【繁体】:三從
词语解释1.中国古代女子的生活行为规范未嫁人之前必须遵从父亲的安排,嫁人之后服从丈夫的意愿,丈夫死后听从长子的意思。“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2.指从曾祖、从祖、从父。三从[sāncóng]⒈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
引证解释⒈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引《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汉班固《白虎通·爵》:“妇人无爵何?阴卑无外事,是以有三从之义。”宋范成大《故太夫人章氏挽词》:“孝敬三从谨,哀荣五福全。”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女人三护》:“按儒书所谓三从,佛书谓之三护。”⒉指从曾祖、从祖、从父。引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椿(杨椿)弟慎,冀州刺史;慎弟津,司空,并立性宽雅,贵义轻财。四世同居,一门三从。”
网络解释三从中国古代女子的生活行为规范未嫁人之前必须遵从父亲的安排,嫁人之后服从丈夫的意愿,丈夫死后听从长子的意思。“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汉语大词典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汉班固《白虎通·爵》:“妇人无爵何?阴卑无外事,是以有三从之义。”宋范成大《故太夫人章氏挽词》:“孝敬三从谨,哀荣五福全。”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女人三护》:“按儒书所谓三从,佛书谓之三护。”指从曾祖、从祖、从父。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椿(杨椿)弟慎,冀州刺史;慎弟津,司空,并立性宽雅,贵义轻财。四世同居,一门三从。”
国语辞典旧礼教中妇女应遵守的从父、从夫、从子三个规范。三从[sāncóng]⒈旧礼教中妇女应遵守的从父、从夫、从子三个规范。引《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辞典修订版旧礼教中妇女应遵守的从父、从夫、从子三个规范。《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其他释义1.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
1.禁烟、禁酒、禁赌、按时上交电脑以及坚持三从一大训练。
2.随着时代的变迁,妇女已摆脱三从四德的观念。
3.只有彻底摆脱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束缚,妇女才能获得解放。
4.现代妇女已经摆脱三从四德的束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5.我们看到,因果报应思想、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溶化在戏曲形象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6.我们看到,因果报应思想、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点,熔解在戏曲形象中,耳濡目染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7.接此短信者需讲“三从四得”:从不叹气,从不自卑,从不放弃;烦恼不得靠近,压力不得超负荷,好运不得背弃,至于快乐嘛,你让它走它也舍不得!
8.在我国漫长的二千年封建岁月中,妇女背负着"三从四德"的精神枷锁,举步维艰。
9.此人并没有什么实际本领,光凭三从四德混饭吃。
10.一块清凉石,一串佛珠,牵引她穿越三百年,穿越三从四德,穿越三纲五常。
读音:sān
[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cóng
[cóng]
[ cóng ]1.依顺:顺~。盲~。~善如流。
2.采取,按照:~优。
3.跟随:愿~其后。
4.跟随的人:侍~。仆~。
5.参与:~业。~政。投笔~戎。
6.由,自:~古至今。~我做起。
7.次要的:主~。~犯。
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10.姓。
[ zòng ]1.古同“纵”,竖,直。
2.古同“纵”,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