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瑕荡垢
【拼音】:dí xiá dàng gòu
【注音】:ㄉ一ˊㄒ一ㄚˊㄉㄤˋㄍㄡˋ
【词性】:成语。
【简体】:涤瑕荡垢
【繁体】:滌瑕蕩垢
词语解释1.见'涤瑕荡秽'。
基础解释见/'涤瑕荡秽/',涤、荡:洗涤,清除。瑕:白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过失。秽:污秽,比喻恶习。比喻清除缺点和恶习。
引证解释⒈见“涤瑕盪秽”。
综合释义指清除旧的恶习。同“涤瑕荡秽”。看~土重光,全无敌。◎陈毅《满江红·黄金海岸》词涤瑕荡垢[díxiádànggòu]洗除污秽。比喻去除人的过失。《旧唐书.卷二零.昭宗本纪》:「宜覃涣汗之恩,俟此雍熙之庆,涤瑕荡垢,咸与惟新。」也作「涤秽荡瑕」、「涤瑕荡秽」。
网友释义发音díxiádànggòu释义指清除旧的恶习。同“涤瑕荡秽”。出处汉·班固《东都赋》:“于是百姓涤瑕荡垢而镜至清。”瑕:玉面上的斑点。垢:脏东西。瑕和垢常比喻缺点和恶习。示例看~土重光,全无敌。★陈毅《满江红·黄金海岸》词
汉语大词典见“涤瑕荡秽”。《汉语大词典》:涤瑕荡秽(涤瑕荡秽) 拼音:díxiádànghuì清除缺点过失;清除污泥浊水。《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李善注:“毛苌《诗传》曰:‘瑕,犹过也。’字书曰:‘秽,不絜清也。’”黄远庸《〈晚周汉魏文钞〉序》:“窃观西史,文艺改革,为彼土涤瑕荡秽、日月光华之首基。”亦作“涤瑕荡垢。”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朝清班。”陈毅《满江红·黄金海岸》词:“看涤瑕荡垢土重光,全无敌。”
国语辞典洗除污秽。比喻去除人的过失。《旧唐书.卷二○.昭宗本纪》:「宜覃涣汗之恩,俟此雍熙之庆,涤瑕荡垢,咸与惟新。」也作「涤秽荡瑕」、「涤瑕荡秽」。
辞典修订版洗除污秽。比喻去除人的过失。《旧唐书.卷二零.昭宗本纪》:「宜覃涣汗之恩,俟此雍熙之庆,涤瑕荡垢,咸与惟新。」也作「涤秽荡瑕」、「涤瑕荡秽」。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洗除污秽。比喻去除人的过失。旧唐书˙卷二十˙昭宗本纪:宜覃涣汗之恩,俟此雍熙之庆,涤瑕荡垢,咸与惟新。亦作涤秽荡瑕、涤瑕荡秽。
出处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朝清班。”
其他释义指清除旧的恶习。同“涤瑕荡秽”。
1.他听了如黄梁陡醒,顿悟前非,于是尽将神打器具毁去,涤瑕荡垢,竟如蚀后的日月,光明灿烂,前后判若两人了。
2.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3.一些接触过负面信息的网友说,通过这种涤瑕荡垢的争论,真正做到了“正气存于心,邪气难浸身”。[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101891/]
4.一些接触过负面信息的网友说,通过这种涤瑕荡垢的争论,真正做到了“正气存于心,邪气难浸身”。(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5.一些接触过负面信息的网友说,通过这种涤瑕荡垢的争论,真正做到了“正气存于心,邪气难浸身”。(www.chazidian.com/zj-101891/查字典造句)
6.看涤瑕荡垢土重光,全无敌。◎陈毅《满江红·黄金海岸》词
读音:dí
[dí]
(动)洗涤。
读音:xiá
[xiá]
(名)玉上面的斑点;喻指缺点:白璧微~。
读音:dàng
[dàng]
(1)(动)摇动:~桨。
(2)(动)洗涤;清除:涤~。
(3)(动)放纵、不受拘束:放~。
(4)(动)走来走去;无事闲逛:游~。
(5)(名)浅水湖:芦花~。
读音:gòu
[gòu]
1.污秽;肮脏:蓬头~面。
2.脏东西:油~。牙~。泥~。
3.耻辱:含~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