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成章
【拼音】:chū yán chéng zhāng
【注音】:ㄔㄨ一ㄢˊㄔㄥˊㄓㄤ
【词性】:成语。
【简体】:出言成章
【繁体】:出言成章
词语解释犹言出口成章。出言成章[chūyánchéngzhāng]⒈犹言出口成章。
引证解释⒈犹言出口成章。引《淮南子·修务训》:“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宋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一:“伏惟陛下执道御有,本於生知;出言成章,匪由学习。”
综合释义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舜)作事成法,出言成章。◎《淮南子·破修务》出言成章[chūyánchéngzhāng]修订本参考资料:脱口而出的言辞都符合文章规范。比喻才思敏捷,谈吐风雅。淮南子˙修务:作事成法,出言成章。亦作脱口成章、出口成章。宋.王明清《挥尘余话.卷一》:「伏惟陛下执道御有,本于生知;出言成章,匪由学习。」
国语辞典脱口而出的言辞都符合文章规范。比喻才思敏捷,谈吐风雅。《淮南子.修务》:「作事成法,出言成章。」也作「脱口成章」、「出口成章」。出言成章[chūyánchéngzhāng]⒈脱口而出的言辞都符合文章规范。比喻才思敏捷,谈吐风雅。也作「脱口成章」、「出口成章」。引《淮南子·修务》:「作事成法,出言成章。」成语解释出言成章
成语词典版01.《淮南子.修务》:「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02.宋.王明清《挥尘余话.卷一》:「伏惟陛下执道御有,本于生知;出言成章,匪由学习。」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其他释义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1.作事成法,出言成章。◎《淮南子·破修务》
读音:chū
[chū]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chéng
[chéng]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读音:zhāng
[zhāng]
(1)(名)音乐的一曲;歌曲诗文的段落。
(2)(名)条目。
(3)(名)条理。
(4)(名)章程。
(5)(名)奏章。
(6)(名)(Zhānɡ)姓。
(7)(名)图章:印~|盖~。
(8)(名)佩带在身上的标志:领~|臂~|胸~|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