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安史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安史

安史

【拼音】:ān shǐ

【注音】:ㄢㄕˇ

【结构】:安(上下结构)史(独体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唐安禄山﹑史思明的并称。两人为发动安史之乱的首领。安史[ānshǐ]⒈唐安禄山、史思明的并称。两人为发动安史之乱的首领。

引证解释⒈唐安禄山、史思明的并称。两人为发动安史之乱的首领。引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宣宗》:“安史作逆以后,河北乱,淄青乱……泽潞乱,而唐终不倾者,东南为之根本也。”

网络解释安史安史,读音ānshǐ是汉语词汇,出自《读通鉴论·唐宣宗》,解释为唐安禄山、史思明的并称。

综合释义唐安禄山、史思明的并称。两人为发动安史之乱的首领。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宣宗》:“安史作逆以后,河北乱,淄青乱……泽潞乱,而唐终不倾者,东南为之根本也。”人名代称。语出: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宣宗》:“安史作逆以后,河北乱,淄青乱……泽潞乱,而唐终不倾者,东南为之根本也。”

汉语大词典唐安禄山、史思明的并称。两人为发动安史之乱的首领。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宣宗》:“安史作逆以后,河北乱,淄青乱……泽潞乱,而唐终不倾者,东南为之根本也。”

其他释义1.唐安禄山﹑史思明的并称。两人为发动安史之乱的首领。

安史造句更多 >>

1.此后安史之乱爆发,东都洛阳沦陷,安禄山的军队向长安皇宫步步逼近。

2.而安史乱后的四五年,王维虽尽力逃向空门,但其心灵并未真正逃离煎熬。

3.安史之乱后,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最终使唐朝走向了灭亡。

4.本文认为粟末靺鞨被高句丽打败以后,主体部分降隋进入中原,后随安史乱军南下居于华北地区,多融入汉族之中。

5.再如唐代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受命扼守潼关,针对叛军兵锋甚锐、来势凶猛的实情,持重待机,坚壁不战。

6.安史乱后一甲子,大唐已不是那个万国来朝,四海宾服的大唐。

7.但唐朝真的是很包容,后来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李光弼”。

8.伯颜攻下南宋都城临安,史书称之为“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华如故”。

9.学子李正宏穿越重生回到唐朝,成了唐玄宗的太子李瑛,且看深知历史走向的他,如何执掌盛唐这艘艨艟巨舰,平“安史之乱”。

10.安史之乱中,杜甫四处漂泊,穷愁潦倒。

字义分解

读音:ān

[ān]

(1)(形)安定:心神不~。

(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

(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

(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

(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

(6)(动)安装;设立:~电灯。

(7)(动)加上:~罪名。

(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

(9)姓。

(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

(11)(量)安培的简称。

读音:shǐ

[shǐ]

(1)(名)历史:~学。

(2)(名)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

(3)姓。

安史相关成语

安史相关词语

关于安史的诗词更多 >>

上一个:安身之地

下一个:安心落意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