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舌之声
【拼音】:bǎi shé zhī shēng
【注音】:ㄅㄞˇㄕㄜˊㄓㄕㄥ
【词性】:成语。
【简体】:百舌之声
【繁体】:百舌之聲
词语解释比喻人多嘴饶舌。⒈比喻唠叨、多嘴。
网友释义偏正式成语,作宾语,含贬义。比喻唠叨、多嘴。语出《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
国语辞典百舌鸟的声音。比喻人多嘴饶舌。百舌之声[bǎishézhīshēng]⒈百舌鸟的声音。比喻人多嘴饶舌。引《淮南子·说山》:「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成语解释百舌之声
辞典修订版百舌鸟的声音。比喻人多嘴饶舌。《淮南子.说山》:「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百舌鸟的声音。比喻人多嘴饶舌。淮南子˙说山: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
其他释义比喻唠叨、多嘴。
1.不要说百舌之声再见,要说回头见。
读音:bǎi
[bǎi]
(1)(名)数目十个十:二~个学生。
(2)(名)表示很多:~货|~花齐放|~科全书。
读音:shé
[shé]
(1)(名)舌头。
(2)(名)像舌头的东西:火~。
(3)(名)铃或铎中的锤。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